烏市律所的一匹“黑馬”
2020年5月,陳平所率的新疆聚廣律師事務所在法律顧問“招標”的競技場上經過與幾家同行激烈的“PK”,他們以明顯優勢獲勝,先后取得了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烏魯木齊市自然資源局法律顧問資格。
這是一個團隊的專業能力以及綜合能力被認可、被信任的過程和結果。
之前,該律所已經承擔了包括烏魯木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兵團供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內的近60家國家行政、事業、企業單位的法律顧問。
2016年7月成立、成員平均年齡只有30歲的新疆聚廣律師事務因此成為律師界的“角兒”,被同行稱之為“黑馬”。
年紀輕輕的聚廣,怎么就跑得這么快?
踏實人做踏實事
“應該是踏實吧,就是人們常說的那種靠譜。”陳平這樣總結帶團隊奔跑的原因。
和陳平有過接觸的人,都會給他“誠肯”的評價。

陳平,今年40歲,生長在安徽。2004年,24歲的他從首都師范大學法律專業畢業來到新疆,做的第一份工就是在當時比較有名的一家房地產公司做職員。
因為做人做事踏實,辦公室、人力資源、銷售、物業等等,哪里需要就派他到哪里。三年之后他成為公司拿年薪的常務副總經理。他干一行、學一行、精一行,除了工作就是學習。在短短的4年期間,陳平考取了工商企業管理中級經濟師、企業法律顧問、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房地產經紀人、注冊稅務師、注冊物業管理師、基金從業資格證。后來,他被挖到一家發展力十足的企業做副總。
就在人們羨慕他捧到了一個求之難得金飯碗的時候,陳平卻做出了一個令人費解的決定——辭職,開辦律師事務所。
“我是學法律的,國家又正在建設法治社會,我想我做律師一定能幫助到更多的人。”陳平不但有這樣的向往,而且還有這樣的底氣:“我積累了這么多年的社會經驗,我做律師,一定不會比別人差。”
沒有什么可以阻擋他追趕理想的腳步。2016年7月,他在經濟開發區組建了“新疆聚廣律師事務所”。
因為他的經歷和理念,“聚廣”自打成立起,就深深地打上了“企業管理”的烙印,使之在許多傳統律所中脫穎而出。
李娟,80后的“老律師”。來“聚廣”之前,她在管理模式相對傳統的一家律所工作了8年。“剛去聚廣的時候,面對不一樣的模式一下子都沒有找到北。我欣賞陳主任找市場的那股沖勁和鉆勁;也欣賞他的那種‘不拋棄、不放棄’的團隊精神。來我們這里的小年輕,他一定會牽著手帶著跑,把業務量分給他們一起做,這個所的年輕人的收入都不會太低。”
團隊作戰,已成為“聚廣”的優良作風,所里任何一個律師遇到任何一個難題,都會提到會上眾議,大家共同討論出更好的方案。就在記者采訪當日上午,顧問單位成員的一個親戚在宿舍死亡。“是不是工亡”成了討論的焦點,時間、地點的固定很重要。接案后,陳平立即派律師到現場取證。回來后,根據取證情況,團隊展開了熱烈討論。為了業務,他們不惜“臉紅脖子粗”。最后,一個合法、合理、合情的方案就此出臺了。
“每一個案子都是我們的一張考卷,我們要拿出更好的答案向法律交卷。”陳平說。
用“踏實”鋪就的跑道
陳平在創所初期就立下了兩個三年計劃。第一個三年計劃是建一個20多人的律師隊伍;創建出自己的品牌。轉眼三年過去了,“聚廣”現有人員24人,80、90后律師占絕對多數;因為他們敢于“亮相”,如今的“聚廣”也已經小有名氣。
陳平團隊在貼近群眾服務的創新方面狠下功夫。烏魯木齊市便民警務站里有了第一家法律服務點;線下,他們所送法律進社區、進學校、進部隊、進工地、進商會;疫情期間,團隊又在線上講最新民法總則、講有關疫情的法律知識;疫情后的復工復產,提供相關法律服務;和紙媒共辦“與法同行”;多家廣播電臺法制節目有了他的聲音……為此,團隊里每一個成熟的成員都備過課、講過課,服務的過程中都提高了自己。
陳平的第二個三年計劃是把律所建成一個綜合性更強、業務種類更健全、更專業的律所;律師隊伍發展到40人左右;顧問服務單位從市級向區級邁進。陳平提出共勉口號:做有專業、有操守、有情懷的律師。
持之以恒的真誠付出,換回的是信任和榮譽。2019年7月,陳平獲全國律師行業優秀黨員律師榮譽;2019年12月,獲全國公共法律服務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