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豐收的季節,走進拜城縣賽里木鎮拉帕村,村道兩旁綠樹成蔭,庭院蔬果鮮翠欲滴,棚圈牛羊膘肥體壯……近年來,自治區人民檢察院駐拉帕村“訪惠聚”工作隊通過結對幫帶建強村黨支部,發揮職能優勢開展法治扶貧,多舉措引導村民就業創業,帶領村民開啟通往幸福生活的密碼。

結對幫帶添活力
入駐拉帕村后,工作隊發現該村黨支部凝聚力不強,制約了村黨支部為民服務和帶民致富的能力。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工作隊對癥下藥,常態化、規范化開展組織生活,促進黨組織各項工作規范運行。同時積極落實“1+1+N”幫帶措施,由1名工作隊隊員結對幫帶1名村干部和3至4名黨員,通過解讀政策理論、教授國家通用語言和計算機操作,不斷提高黨員干部各方面的能力。
“以前我不會使用計算機辦公軟件,每次查找信息、統計數據都很困難,在工作隊隊員姆耶斯爾·努爾麥麥提的幫帶下,我學會了常用辦公軟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拉帕村扶貧專干阿娜爾古麗·阿布力孜自豪地說。
為激發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工作隊每月通過自評、互評、上級反饋等方式對成績突出的村干部進行表彰,并將月考核成績納入村干部年終考核內容,有效激發了村干部的干事熱情。
此外,工作隊還注重加強村干部教育培訓,選派多名村干部參加縣、鎮兩級業務技能培訓,鼓勵村干部通過自學考試提升學歷水平。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2019年,拉帕村黨支部被評為“縣級先進黨支部”,培養村級儲備力量7人,確定入黨積極分子25人,發展對象4人。
司法救助暖民心
今年3月底,工作隊隊員吐尼亞孜·艾依提完成了駐村任務,即將返回單位,他和新隊員吐爾遜·庫爾班交接工作,帶他入戶走訪。來到村民坎吉汗·阿皮孜家,看到她正拄著拐杖在院子里活動,吐尼亞孜向吐爾遜介紹其受傷的經過。
幾年前,艾某駕駛三輪車與坎吉汗乘坐的摩托車相撞,導致坎吉汗腿部受傷,經鑒定為九級傷殘,后經拜城縣人民法院調解,由艾某賠償坎吉汗8.2萬元。但艾某及其親屬只賠付了4.7萬元,剩余的3.5萬元一直沒有賠償。
去年,坎吉汗將此事反映給工作隊后,工作隊多次與拜城縣法院溝通協調。經核實,艾某沒有經濟來源,拜城縣法院最終作出無法執行通知。坎吉汗全家陷入困境,請求工作隊幫其申請國家司法救助金。
吐尼亞孜通過多方調查核實,認為坎吉汗的情況符合國家司法救助對象范圍,但需要將相關法律文書及材料準備齊全。此事還沒有結果時,吐尼亞孜便接到了返回單位的通知,趁著交接工作,他委托吐爾遜繼續關注此事,幫助坎吉汗完成國家司法救助的申請。
吐爾遜是自治區檢察院第十檢察部檢察官,負責全疆檢察機關司法救助事宜,熟悉此項工作流程。他很快進入工作狀態,一方面指導坎吉汗收集整理相關材料,一方面向自治區檢察院相關工作負責人匯報此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6月8日,自治區檢察院通過遠程接訪系統給坎吉汗發放國家司法救助金3.5萬元。
駐村以來,工作隊隊員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利用周一升國旗儀式、入戶走訪等時機在村民家中、田間地頭開展法律宣講,引導村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同時,對村民遇到的法律問題及時給予法律援助,避免村民因案致貧、因案返貧。
就業創業助增收
拉帕村人多地少,工作隊把轉移就業作為幫助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方式,積極與拜城縣人社部門聯系,對接用工單位。
去年以來,共為全村8名富余勞動力爭取到清潔、護路、服務等就業崗位,人均月收入3000元。同時,工作隊還聯系烏魯木齊市、庫爾勒市多個商超、餐飲行業、用工企業等,幫助235名村民就業。
“工作隊幫我聯系到烏魯木齊市一家餐廳打工,每月有2700元收入,還包吃包住,我每個月都能給家里寄1500元錢!”拉帕村村民瑪利亞木·托合提說。
為幫助村民掌握實用技術和致富技能,工作隊利用農閑時節邀請技術人員進村開展建筑、縫紉、烹飪等技能培訓。
此外,工作隊還爭取到幫扶資金,同村“兩委”協商后,將村委會門前閑置的房屋改建為10余間門面房,以每月200元租金租給村民開設打馕店、鐵匠鋪、小餐館等,戶均年增收2萬余元,不但滿足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還幫助部分困難群眾實現家門口創業增收。
村民阿布來提·阿不力孜家有4口人,靠種地維持生計。工作隊鼓勵阿布來提的妻子參加村里舉辦的烹飪技能培訓班,培訓合格后,她在村里租了一間門面房,開起了燒烤店,月均增收3000元。
“我們會繼續把村民的需求當追求,與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干出讓群眾滿意的成績,才能答好駐村工作答卷。”拉帕村第一書記、自治區檢察院駐該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王清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