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平安網訊 9月9日,由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人民檢察院提起的謝某某、楊某某等9人涉嫌盜掘古墓葬罪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一案在博樂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據悉,這是全疆首例文物古跡保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侵權賠償類案件。
2019年初,被告謝某某在博樂市烏圖布拉格鎮開發公司江巴斯路以北承包土地種棉花時,發現一座古墓葬,遂產生盜掘古墓中的文物牟利的想法。隨后其與被告楊某某、謝某紅等8人預謀共同盜掘該古墓。
2019年10月8日起,被告謝某某提供作案工具及車輛,與楊某峰等8名被告共同盜掘烏圖布拉格1號土墩墓。當年11月中旬,因天氣寒冷、盜洞塌方滲水,9名被告未盜取任何文物。后案發,經新疆文物考古所專家前往被盜墓葬現場勘察認定,盜洞深處已達到墓葬封堆下中部位置,可能接近墓室,以上盜墓者的盜掘行為已對墓葬本體造成了嚴重破壞。

博樂市人民檢察院按照法律要求履行訴前公告程序后,依法向同級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該院檢察長原景主動承辦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并多次主持召開檢察官聯席會,積極向上級院匯報案件情況。

法庭上,原景作為公益訴訟人宣讀了公益訴訟起訴書并發表陳述意見。
本案中被盜的古墓為戰國至漢代時期烏圖布拉格土墩墓,屬于‘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對研究這一區域在這一時段內人群活動、不同群體交流、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9名被告貪圖私利,將其盜掘,盡管沒有從中獲取任何文物,但是給古墓造成了侵害。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目的,就是保護古墓葬。目前,在不具備發掘條件下,需要盡可能對其進行現狀保護,將盜洞回填,防止坍塌等擴大性侵害。訴請9名被告賠償對盜掘產生的盜洞回填修復費用4萬余元。
原景說:“在庭審中,之所以還主張9名被告通過國家級媒體向廣大公眾賠禮道歉,不僅僅是讓被告認錯、知錯、改錯,還想通過9名被告賠禮道歉的行為,對廣大群眾起到警示、教育作用,進一步增強公眾對文物保護的意識,避免類似的侵害行為繼續發生。”
遠程庭審中,9名被告對盜掘古墓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均對公益訴訟人提出的賠償盜洞回填修復費用、公開道歉兩項訴求沒有異議。

博樂市文旅局主管領導,部分文物看護員和熱心市民旁聽了該案的公開審理。
據了解,此案是該院在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安排部署開展的雪山冰川、文物古跡、野生動物保護的“新三項”專項活動中,積極開展文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作出的有益的嘗試和探索,為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的不斷完善提供了法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