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花開,蟬鳴盛夏。這個夏天本是果蔬成熟采摘忙、小孩成群把歌唱的時候,但面臨疫情反撲,鄉親們大多都居家抗疫,自治區黨委政法委支教隊全體干部不忘初心和使命,堅守在一線,敢于擔當。寒窗不涼熱血,志氣不負韶光,我們定要與全體黨員干部們一起打一場勝仗。



疫情就是命令,戰疫情、搶農時、保物資就是最重要的事。全體支教干部瞬間變身“泥腿子”、銷售員、代購、快遞小哥,積極配合駐村工作隊,在第一書記董梅的帶領下,分別加入四支志愿服務隊。農業生產服務隊每日奔波在田間地頭,搶收地里的南瓜、西紅柿、辣椒,運送化肥、施肥澆水。為了不誤農時,在冬儲大白菜播種的時間節點,所有干部用四天時間完成了60余畝的大白菜種植任務,全力以赴做好農業生產保障;果蔬銷售服務隊忙得不亦樂乎,完成采摘和統計采摘果蔬數量后,由支教干部配合扶貧站,在保障本村村民所需的同時,積極聯系商家,送貨上門,切實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牲畜照料服務隊得知村里不少人家的牛羊要“斷糧”了,立即聯系10噸飼料,由支教干部協助運送到每一家并幫助村民喂養,解決村民最牽掛的問題;生活物資保障服務隊為村里的務工人員送去生活物資,大到電飯鍋、米面油,小到碗筷、毛巾等一應俱全。每一位干部都有包聯戶,每日詢問群眾困難,積極及時解決。四支服務隊全方位出擊,只為解決好群眾所急所思所憂所盼。


疫情無情人有情,隔離病毒不隔愛,服務群眾,既有要求,又要有溫度。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的同時,我們認真做好救助幫扶,為村里困難群眾保駕護航。為了更好地做好關心關愛工作,第一書記董梅提出由支教干部組建一支《艾日克貝西村新聞快訊》欄目團隊,讓村民在家也能掌握第一手村里資訊,了解干部每日工作內容,學習疫情防控知識、觀看正能量幽默小視頻排遣無聊,為村民開通交流的窗口,創新工作方法用心用情為人民服務。

這支由支教干部組建的新聞欄目團隊成立后快速安排了編輯、采訪、攝像、錄音、素材整理、剪輯制作、配音等分工,大家各司其職,迅速開展工作。在默契的配合下已經做出了六期節目,每期分成國家通用語、維吾爾語兩個版本,一共12個視頻出爐。為了便于微信發送和觀看,每個視頻時長控制在五分鐘內,結合圖片、視頻、動畫,增添特效轉場和音效,豐富村民觀看的觀感體驗。村民阿依古麗看了新聞后在群里留言:“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幼兒園的比拉力看了說:“老師,我看見你啦,你教的洗手方法我學會了。”每一個制作視頻的日夜固然辛苦,聽到鄉親們這樣的反饋心里只有二字:值得。


防疫風勁,實干風強,支教風暖。國家通用語言教育是構建和諧新疆、民族團結的重大舉措,在這樣特殊的時期更加不敢懈怠。每日在手機前面又蹦又跳的肯定是支教老師:微信群每日答疑解惑、宣傳教育、了解體溫、新課學習,唱歌、跳舞、繪畫、折紙、科普……一年的經歷,支教干部早已有十八般武藝。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是我們應有的奮斗姿態。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在支教期間我們遇到疫情大考,體會著總書記“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的道理,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我們有一份熱發一分光,渴望腳踏實地用實干在鄉村大地上書寫責任、使命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