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力哥,今年我家的桃子賣不出去,您能不能幫忙聯系一下,再賣不出去今年就虧大了……”
“艾力哥,我們家小孩咳嗽,村醫聯系不上,您能不能幫我想想辦法……”
8月14日一早,艾力·艾海提便接到兩名村民的求助電話。掛掉電話,他急匆匆和同事一起去落實。
37歲的艾力是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伊犁邊境管理支隊大西溝邊境派出所上村警務室民警。18年軍齡,17年黨齡,艾力換裝不換色,始終堅守著那顆為民服務的初心。
類似的求助電話,艾力幾乎每天都會接到,因為轄區群眾知道,不管啥事,只要找到艾力,他都會想方設法解決。兩年多朝夕相處,轄區850戶3000余人對艾力由陌生到熟悉,再到信任,而艾力也由以前的“艾警官”成了村民口中的“艾力哥”“艾力兄弟”。
今年4月的一天,艾力接到電話反映,轄區兩戶村民因用水問題發生糾紛。他趕到事發地點時,雙方正吵得不可開交。
艾力了解得知,雙方懷疑農田灌溉用水被對方偷用而發生爭執,他當即拿出100元,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你們想想,對方會做出偷水的事情嗎?這個月的灌溉水費我幫你們交了。”艾力的一番話讓雙方心服口服。
最終,在他的勸說下,雙方握手言和。
現在,一提到艾力,轄區很多村民都會說:“誰家有點難事,找艾力都管用。”
如何讓刑滿釋放人員順利回歸并融入社會?艾力用真情感化他們,使其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村民庫某年輕時觸犯了法律,刑滿出獄后很難適應社會。艾力找到庫某,與其談心,得知庫某有修理摩托車的手藝后,便幫其開了一家摩托車修配廠。現在,庫某一家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如果沒有艾力哥的幫助,我不會有今天。”庫某感激地說。
在艾力眼中,一個村就像是一個大家庭。“我要照顧好每一個‘家庭成員’,才安心。”艾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