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當抗“疫”的號角再次吹響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人民檢察院積極響應號召,選派19名檢察干警迅速投入到抗疫一線。
無私奉獻的“60后”
“居民們大家一定要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風,把防疫措施做到位”“再堅持一下,相信過不了多久,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防疫戰。”簡單易懂,接地氣的話語,讓各族居民平復心情,主動接受管理。這是曼孜亞·波干江為服務好每位包聯群眾,她每天一趟趟奔走在社區的巷道里,忙著送物資、清垃圾、消殺消毒、宣傳政策。
51歲的曼孜亞·波干江主動請戰到一線工作,已經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齡,但她依舊認真學習梳理疫情防控知識,利用微信向居民宣傳,并在每日走訪時將溫馨提示發放到居民手中,不厭其煩地反復提醒居民做到科學防范。“雖然這幾天路走得多,腿有些酸,腰有些疼,可我已經全部完成了居民的調查工作,都弄得非常的精準,下一步對接替我工作的同事都有幫助。”她不在是身強體壯的年輕人,還患有腰痛的毛病,可是在疫情面前,她卻主動扛起責任與擔當,用無私和奉獻守護大家的平安健康,直到病倒在崗位上被送進住院,她還不忘與網格負責人交代當日工作的各項情況。
無畏艱難的“70后”
“如果您近期去過疫區,請及時和我聯系,登記相關信息。”“張哥,你們家今日購買的物資到了,等下我給你送上去。”“艾力大叔,你家里煤氣、水費、電費還夠不夠,要不要我給你們去繳費。”····在公路局家屬院里,肯吉·阿吉別克給包聯的居民挨個打著電話,看著物資車上已經堆滿居民所需的物資,他總覺得車太小,還有很多東西沒能給居民及時裝上,卻忘記了自己還患有高血壓。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不僅要做好群眾體溫監測和信息登記,還得摸排居民近期的出入情況,為轄區住戶進行防控科普宣傳,雖然工作強度很大,但他一直在崗位上堅持著。"辛苦了,這么熱的天,你為了守護我們社區居民的安全,從白天到黑夜的忙碌,實在是太辛苦了!”在一次為居民換煤氣罐時,居民端著一碗馬奶子送到肯吉的手里說道。肯吉每日跑前忙后為居民開展志愿服務,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每件好事實事大家都看在眼里,贏得到了群眾的點贊。
義無反顧的“80后”
“你好,我們社區今天有各類生產生活困難訴求21條,其中18條已經辦結,還有3條正在辦理”“老鄉你好,我是老街社區的下沉干部,您的訴求我們已經解決好了”凌晨2點,在昭蘇鎮老街社區辦公室,張吉洋一邊編輯短信發送情況,一邊對著電腦錄入困難訴求臺賬信息。乍一看,以為他是社區的網格員,動作嫻熟地電話核對、錄入、填寫信息內容、上報統計匯總,實際上他是縣人民檢察院的一名機關干部。雖然這次沒有安排到網格內為群眾進行面對面服務,但留守在辦公室負責各項困難訴求的收集、配合協調處理困難訴求,一樣是在服務群眾。

老街社區處在城郊結合部位,流動人員較多,為了能夠及時有效的幫助群眾解決各類困難,張吉洋每天要對各個網格排查的返鄉人員數據進行統計,還要精準核對然后篩查上報,確保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可以采取措施,他以扎實認真的工作態度,確保了群眾訴求及時解決,為做好群眾工作提供了數據保障。
逆風奔跑的“90后”
“爺爺,您有什么需要,請第一時間告訴我,我給您辦。” “姐姐,您把今天的垃圾給我,我去消毒后再清理。”“今天別忘開窗,保持家里通風,謝謝您對防疫工作的理解和配合”。買力開·夜生阿曼不厭其煩地說著。從一樓到六樓,從一單元到四單元,她每天要跑數十遍,說上百次,雖然她年齡不大但一點兒也不怕吃苦,“其實我不怕風吹日曬和辛苦,就怕居民們不理解。”比起第一次下沉,這次我做群眾工作經驗豐富多,就是為了能夠有個良好的狀態去更好的服務群眾。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結合檢察人的身份,她還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法律宣傳上。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后,她回到住處與大家一起學習最新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其他在社區的干警一起主動承擔了小區、巷道居民的法律宣傳和政策解答工作,幫助居民解答相關法律法規和法考等政策知識。
一次次的志愿服務,收獲了檢民魚水情深。一句句關心的言語,幾個冒著熱汽的饅頭,一筐煮熟雞蛋····社區居民們用自己樸實的言語和行動,表達著感激之情。這些溫暖的一幕幕,連接成了眾志成城的長卷,他們肩扛責任、逆向而行,用責任和擔當保障了一線服務群眾的力度和溫度,增強了各族群眾抗擊疫情的信心,用檢察人的履職擔當凝聚起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以實際行動筑牢防控疫情 “防火墻”,守護各族居民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