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白堿灘區人民檢察院從事未成年檢察工作十五年,她從未放棄過一個“迷途”的孩子,始終堅守檢察初心,踐行著未檢人的使命擔當。

在馬敏手機微信好友里,有一位認識十年的特別朋友——小王。平時無論工作有多忙,馬敏總會抽出時間看看他的動態,關心關注他的日常生活。小王有什么疑惑也會向她請教,兩人相處得如姐弟一般。
他們認識源于十年前馬敏辦理的一起未成年人搶劫案。當年,小王年少無知輟學回家,因交友不慎,慢慢陷入到賭博的泥潭,進而發展到搶劫。
馬敏在辦理此案時,貫徹“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努力幫助小王正常回歸社會。在緩刑執行期間,她持續幫教,耐心細致地和小王溝通交流,了解他的思想變化。平時,她有時間就到小王家里坐坐,工作忙了就通過手機聯系。在馬敏的幫助下,小王一天天變化著。
如今,小王已經成年,離開克拉瑪依市,娶妻生子,輾轉于北京、廣東等地工作。距離沒有切斷兩人的朋友之情,他們保持著聯系。小王非常信任馬敏檢察官,他說:“是馬敏檢察官幫助我走出人生的低谷和沼澤地,沒有她,我也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謝謝她耐心地給予我幫助,讓我逐漸成熟起來,有了自己幸福的家,成為一名知法守法的公民。”
工作十五年,當馬敏看到孩子們在她的幫扶下回歸社會,努力幸福地生活,她覺得很欣慰,也很自豪,更感受到作為一名未檢人身上背負的責任和使命。
如今,馬敏擔任法治副校長已多年,她積極落實“一號檢察建議”,經常走進校園,用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法言法語教會孩子們自我保護,崇尚法治,把法治的種子撒播在孩子們心田。她說:“我將不斷探索前行,貢獻自己的點滴力量,用‘星星之光’照亮孩子人生之路,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