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近日,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人民法院組織法官走進托云牧場一連牧區,開展“法治進村”巡回宣講活動,并公開調處了一起糾紛,彰顯了以案釋德、以案釋法、以案釋紀的法治效應。
原告托某與被告阿某均為該牧區的牧民,兩人是鄰居。2018年5月,托某丟失了一頭牦牛。2017年8月,阿某也丟失了一頭牦牛,但于2018年9月找回。2019年11月的一天,托某路過阿某牛圈見到牦牛,就認定此牦牛是自己丟失的。此后,托某多次向阿某索要牦牛均未果。
今年6月,烏恰縣法院法官走進托云牧場一連牧區開展“法治進村”巡回宣講活動時,托某向法官反映了他的訴求,法官決定組建臨時法庭,公開調處這起矛盾糾紛。
庭審中,法官充分聽取了雙方當事人的意見,調查了案件的事實,并總結了該案的爭議焦點:涉案牦牛身上的疤痕及牦牛的年齡是否符合原告訴稱自家牦牛的特征。雙方當事人圍繞爭議焦點進行舉證質證,并經雙方當事人同意,由村委會推選出3位德高望重且具有豐富養殖經驗的養殖大戶對涉案牦牛進行現場勘驗識別。最終勘驗結論是涉案牦牛與托某訴求牦牛年齡特征不符。
法官據此依法駁回了原告托某的訴訟請求。雙方當事人均無異議。
近年來,該院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法治進村”巡回審判活動,將法治宣傳、審判工作深入到田間地頭,讓更多的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