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力江·圖爾蓀,32歲,喀什地區英吉沙縣公安局英也爾派出所副所長,兼任莫木魯克闊坦村警務室民警,負責派出所治安管理工作的同時,還擔負著村里的群眾工作、安全防范等工作。
“要對得起警服和警徽”
2009年7月,從新疆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的艾力江成為英吉沙縣克孜勒鄉的一名小學老師。
由于父親和哥哥都是警察,出于家庭的影響和對公安工作的熱愛,艾力江放棄了教師的職業,離開了校園。
2012年,艾力江通過公務員招錄考試,考入了英吉沙縣公安局,正式成為了一名人民警察。從教師到警察,從校園到警營,職業的轉變,不變的是忠誠和為民服務的初心。
“當了警察,不能做對不起群眾的事,要把群眾的大事小事辦好,多宣傳法律,這樣才能對得起警服和警徽。”艾力江的父親叮囑道。

入警后,艾力江被分配到薩罕鄉派出所,擔任坎特艾日克村警務室民警。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警務室民警,怎樣才能讓老百姓支持和認可自己的工作?這是艾力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他首先從了解和服務轄區群眾開始,走到群眾中去,傾聽老百姓的呼聲,了解老百姓的真實想法,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通過入戶走訪,從“小事”“簡單事”“平凡事”做起,用真情換取群眾的信任,用實際工作贏得老百姓的支持。
始終保持為民服務的初心
2017年,70多歲的喀熱·麥合蘇木想在墻上釘一張畫,不小心把嘴里含的釘子誤吞入腹中,老人情急之下給艾力江打電話,他立即驅車趕到老人家里,將老人送往醫院。因搶救及時,老人脫離了危險,待老人的家人趕到后,艾力江悄悄塞給老人2000元,便趕回了工作崗位。
此后,艾力江時常去老人家走訪看望,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和家庭困難,還為老人的兒子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經過這些事,老人和艾力江·圖爾蓀結下了深厚的緣分。“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兩家人不管誰家有事,都會第一時間通知對方,現在,兩家人像一家人一樣親。” 艾力江說。

經過一年多的工作,艾力江和轄區老百姓打成了一片,“我當時在警務室的工作很輕松,因為村里的老百姓都信任我,他們什么事情都給我說,很多問題我在警務室就能解決。”艾力江驕傲地說。他所在的警務室連續5年被評為優秀警務室。2017年,艾力江因優異的工作表現榮立個人三等功。
2018年,艾力江調任烏恰鄉派出所,擔任尤喀克亞巴格村警務室民警。得知這個消息,村里的老百姓不愿意了,他們去派出所,要求留下艾力江。“這是組織的決定,希望大家理解,有時間會經常回來看望你們的。”艾力江安慰大家。
“當時我走的時候,村里的老百姓都來送行,很多老大娘抱著我哭,不讓我走,當時我也哭了。” 艾力江回憶著離村時的場景。
在烏恰鄉派出所工作期間,一位71歲高齡的老人,無親無故,獨自一人在村里流浪,衣食無著,每天不是住在廣場就是水橋下。艾力江了解情況后,將老人接到警務室,安排他在警務室住下,這一住就是4個月。后來,他積極協調民政部門,幫助老人住進了敬老院。每每與人聊天,老人都說艾力江就像他的親兒子一樣。
2019年3月,艾力江因工作突出被提拔為英也爾派出所擔任副所長,同時兼任英也爾莫木魯克闊坦村警務室民警,初到莫木魯克闊坦村的時候,轄區的情況還不熟悉,他便利用閑暇之余,兩個月走遍了轄區的每一戶人家。
同年4月,有群眾向警務室反映轄區有一對夫妻因感情不和,經常吵架有時甚至動手互毆。艾力江得知此事后立即去家中進行調解,但是兩人對調解非常抵觸,剛開始效果并不理想。艾力江沒有放棄,一個人去不行就一群人去,他把夫妻雙方的親戚朋友叫到一起,多次去往他們的家中進行勸導,經過多次努力,夫妻矛盾終于得到了有效化解。
6月臨近中考,考生需要辦理身份證,但是平常的戶籍大廳辦業務的群眾較多怎么辦?艾力江積極同學校對接商量,利用周六周天把學生集中到一起,專門開辟綠色通道,為學生辦理身份證,僅用了兩天時間,就為全鄉97名考生辦理了身份證。
2020年初,艾力江·圖爾蓀因其優異的工作表現,在年終考核中被評為優秀,這是他工作8年來第7次被評為優秀,期間還榮立過兩次個人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