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18歲的鄧浩參軍來到新疆,這讓他與新疆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報考的時候有5個縣城可以選,打聽得知阿合奇縣是邊境縣城,我就報了這里。”6月初,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公安局民警鄧浩告訴記者,他在部隊時,常在電視和報紙上看到戍邊扎根邊疆的英雄事跡,那時,他便告訴自己,有機會一定要成為那樣的人。
一心衛國戍邊
2008年,即將退伍的鄧浩準備回陜西老家與父親一起經商時,“新疆警察高等專科學校(現新疆警察學院)面向退伍軍人定向招考”的消息讓從小就夢想當警察的鄧浩興奮了好一陣,最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新疆警察高等專科學校(現新疆警察學院)刑事偵查專業。
5年的軍旅生涯,加之在學校的系統學習和訓練,身體素質較好的鄧浩信心滿滿地來到了阿合奇縣。
鄧浩的第一個崗位是阿合奇縣公安局城鎮派出所和平路社區民警。作為和平路社區第一位專職民警,鄧浩的工作并沒有他想象的那樣順利。

“剛開始,人生地不熟,加上語言不通,走訪入戶時吃了很多閉門羹,所以當時壓力還是挺大的。”然而,讓鄧浩煩惱的不僅僅是工作上的不順利,阿合奇縣1800米的海拔,讓一直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他有些水土不服,諸多的不如意使他頗感頹廢。
“以前覺得警察應該像電視劇《重案六組》里的那樣,可是我那時完全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現實給鄧浩潑了一盆“冷水”。
就在鄧浩想要放棄時,他想起爺爺曾對他說的話“不管在哪個崗位,都要聽黨的話,遇到困難,都不能后退。”
為了更快的熟悉轄區工作,鄧浩除完成派出所部署的各項任務外,每天風雨無阻下社區服務群眾,向群眾詳細講解警務改革的重要意義和警民協作的重要作用,同時對群眾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時間長了鄧浩與百姓的關系也近了。
用心用情守護一方安寧
2012年11月的一天,突如其來的一場暴雨,引發阿合奇縣托什干河暴發洪水。河邊居住著不少群眾,鄧浩與同事們迅速趕到現場救援。
“當時在泥水里,我們背著、抱著、抬著,想盡一切辦法把被困的群眾帶到安全的地方。”鄧浩回憶,當時,阿合奇縣的溫度在零度左右,他和同事們站在冰冷的水里腿都凍麻了。就這樣,通過所有救援人員的努力,群眾們安然無恙。
“好在近幾年政府對托什干河附近實施改造,目前沒有群眾住在河床附近了。”鄧浩告訴記者。
如今,隨著時間的推移,鄧浩適應了阿合奇縣的生活,工作也步入正軌。

鄧浩通過走訪發現,轄區群眾普遍存在法律意識淡薄的情況,而自己對法律法規了解還不深,于是,他經常下了班就窩在辦公室學習,常用的就記在本子上,加深記憶,有不懂的就向老民警請教。
2018年年初,阿合奇縣某工地的7名農民工因為被拖欠30萬元工資,與工地的老板發生了沖突。接警后,鄧浩及時趕到現場。原來是工地因資金流轉問題需分批次給7人結款,但因即將過年,工人急于回家想要一次性將工資尾款結清。
“我把他們雙方叫到一起商量,一開始工人們的情緒很激動,我就在中間調和,給他們講案例,最終,雙方商定好結付尾款的時間。”這是鄧浩從警的第8個年頭,8年里,他不記得自己調解過多少次這樣的糾紛。
父親的囑托:多為老百姓考慮
2013年5月8日,鄧浩迎來了人生大喜之事。他與阿合奇縣公安局森林派出所民警王莉喜結良緣。鄧浩的父母從陜西趕來見證這幸福的時刻。當鄧浩的母親看見兒子口中的一切都好的環境時,眼淚抑制不住的掉了下來。
“我就記得,我送爸媽回去時,我媽哭了,我爸對我說‘聽領導的話,聽黨的話,不要做貪污腐敗的事情,要多為老百姓考慮。’”說著,鄧浩突然哽咽了。
原來,這一別竟是鄧浩與父親的最后一次相見。2014年春天,鄧浩的父親因突發心梗經搶救無效永遠地離他而去。后來,鄧浩才從母親口中得知,為了不影響鄧浩的工作,父親從不讓母親將自己身體不舒服的事情告訴他。對于鄧浩來說,這個消息像是晴天霹靂一樣,八尺男兒,泣不成聲。
“我心里特別愧疚,非常懊悔,但我永遠都記得父親給我留下的最后的話。”鄧浩說。
心痛之后,鄧浩更加努力的工作,2016年10月,他被自治區公安廳授于“全疆優秀人民警察”稱號,2017年5月9日被國家公安部授于“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榮譽稱號。
“來新疆16年,這里已經是我的第二故鄉了,我愿意留在這里,守護邊疆,守護我的承諾。”18歲離開家,如今35歲的鄧浩,已經兩鬢斑白,但所有的困難,卻從未減弱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