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新疆緝毒民警背后的故事
他們每天行走在“刀尖”上,用生命和智慧捍衛(wèi)著社會的安寧,他們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緝毒警察。近日,記者走進新疆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探秘緝毒民警背后的故事。
“刀尖”上行走
14年前,20多歲的楊輝(化名)進入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禁毒支隊工作。
“從事緝毒工作如同進了一個圈子,圈子里只有3種人:緝毒警、毒販和癮君子。” 楊輝接受記者采訪時說,14年來,他參與抓獲了500多名吸販毒人員。他們中既有家徒四壁的無業(yè)人員,也有資產(chǎn)雄厚的經(jīng)商者,還有演員等。
“案件偵查的變數(shù)很大,誰都預(yù)料不到毒販下一步會干啥,這些都要靠自己平時積累的經(jīng)驗和應(yīng)變能力去應(yīng)對。” 楊輝說,查辦毒品案件很苦,沒有白天黑夜,特別是蹲守時,精神必須高度集中,一刻也不能出錯;抓捕的時候,一點疏漏就可能危及自己和戰(zhàn)友的生命,可以說緝毒警察是屢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人。
2008年11月的一次抓捕,楊輝至今難忘,雖然事隔12年,但對楊輝來說猶如昨天,每一個細節(jié)都歷歷在目。
那是一個冬日的凌晨,楊輝和3名同事先駕駛一輛私家車,后搭乘一輛出租車跟蹤犯罪嫌疑人車輛,被嫌疑人察覺,對方電話叫來五六名同伙,手持砍刀攻擊民警和出租車司機,一名民警和出租車司機受傷。
楊輝鳴槍示警后,犯罪嫌疑人駕車逃離。一周后,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抓獲。這次經(jīng)歷對楊輝觸動很大,他時刻以此警醒自己和新來的戰(zhàn)友,在緝毒工作中要謹慎再謹慎。
毒品犯罪是重罪,毒販一旦被抓住,很可能就是死路一條,所以他們往往拼死反抗。然而,破獲毒品犯罪案件最重要的就是人贓俱獲,需要與毒販近距離接觸。因此,緝毒警察面臨的危險是真真切切的。
“我們都在研究揣摩彼此,毒販也記臉、記車號。”楊輝說,因此,緝毒警察必須有縝密的思維、較強的隨機應(yīng)變能力,這樣在偵查時才不會暴露身份。
生命之托的信任
從警11年的馬明(化名)是烏市公安局禁毒支隊二大隊民警,2017年的一起案子對他觸動極大。
2017年5月初,二大隊民警在工作中得到一條線索,有一批毒品將從四川成都通過快遞的方式運到烏魯木齊。當月28日,馬明和同事們喬裝成快遞員給犯罪嫌疑人送貨,可狡猾的犯罪嫌疑人一再變更收貨地點。
蹲守民警通過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并抓獲了毒販葉某。在其身上,民警找到了一串鑰匙,由此判斷葉某還有藏毒房間。果然,在葉某另外一處租住房內(nèi),民警查獲了300克冰毒。
拒不承認犯罪事實的葉某再三表示要和帶隊領(lǐng)導(dǎo)單獨談?wù)劇.敺块g里只有他和緝毒隊長時,葉某壓低聲音對緝毒隊長說,只要放了自己,就給他30萬元。這樣的情景緝毒隊長并非第一次遇到,他開啟了手機錄音,將對方的話全部錄了下來。在證據(jù)面前,葉某交代了全部事實。
“干我們這行,就要經(jīng)得住誘惑,如果沒有百毒不侵的意志,就做不好緝毒工作。” 馬明說。
提到隊友,馬明感慨地說,緝毒民警之間的感情是深沉而真摯的,“在抓捕現(xiàn)場,我們之所以沖在前面,就是因為敢把后背交給戰(zhàn)友,相信有戰(zhàn)友幫我看著后面,保證我的安全,這是生命之托,這種彼此之間的信任是這支隊伍最寶貴的東西。”
舍小家的無奈
楊輝家離單位只有兩公里,走路20分鐘,開車5分鐘就可以到家,即便這樣,他一周或半個月才能回去一次。
“我女兒今年12歲,和我說的最多的兩句話就是‘爸爸,今天你回不回來?’‘爸爸,你為什么老加班?’有時候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說到孩子,楊輝感到無奈、心酸。
這樣的經(jīng)歷,每位緝毒民警都深有體會。
今年34歲的段新剛(化名), 畢業(yè)于中國刑警學(xué)院,從警11年,現(xiàn)在是禁毒支隊三大隊民警。“當緝毒警察的那一天,我就知道今后會虧欠家人很多。每次回到家,不管多累,我都會多做些家務(wù)來減輕心里的愧疚。我相信,這是絕大多數(shù)緝毒民警生活的寫照。”段新剛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