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5月29日13點19分,T269次列車抵達新疆喀什火車站,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抓獲的“黑灰產”犯罪嫌疑人被喀什警方押解回喀什市。

該團伙以孫某、葉某為首,通過盜取他人信息,利用黑客技術,對電話卡進行“實名認證”,將電話空卡“認證”成為“黑卡”并在喀什地區使用“貓池”設備為境外賭博網站向國內推發賭博和涉詐騙類的有害廣告牟利。專案組民警克服團伙成員多、人員分散、取證困難等因素,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經過前期一個多月縝密偵查,于5月24日在六安市舒城縣一賓館內將正在實施犯罪的孫某、葉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抓獲,當場繳獲大量涉案資金及電話卡、手機、車輛、身份證讀卡器、手機卡讀卡器等一批涉案財物。經初步統計,該團伙共違法辦理電話卡2.3萬余張,非法獲利10萬余元。

筆者從喀什地區公安機關了解到,地區公安局按照公安部、公安廳“云劍-2020”行動方案,全力攻堅,深入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新型違法犯罪,進一步斬斷犯罪鏈條,堵截犯罪源頭,全面打擊黑灰產業犯罪,在非法買賣公共賬戶、電話卡、銀行卡上下重拳。
據了解,該團伙在全國范圍內接受“訂單”,作案手法嫻熟,以幫助老年人錄入社保信息與實名認證為由,肆意盜取他人身份信息進行電話“實名認證”,并從中牟利。“實名認證”電話卡流入到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網絡刷單、有害信息推廣等犯罪團伙手中,犯罪分子利用此卡不易被追蹤,難以監管的特點,肆意從事違法犯罪活動,對社會產生極大的危害。該案件的成功告破,及時消除了由“黑灰產”滋生出的潛在隱患,并為后續案件偵辦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公安機關提醒廣大人民群眾,在日常生后中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和個人信息,不要點擊陌生短信、微信、QQ中的內容信息,不要關注不明公眾號,不要參與不明的微信投票、砍價等可能泄漏手機內個人信息的活動。對手機、微信接收到的“中獎”或者“網絡賭博鏈接”不聽不信不轉,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對于辦理養老、社保等相關手續和人證核驗等程序的一定要到正規場所辦理。自己身份信息辦理的電話卡不要隨意提供或賣給他人,也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電話卡。
日常生活中發現上述情況,請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
拓展閱讀——關于“黑灰產”
所謂網絡黑灰產,指的是電信詐騙、釣魚網站、木馬病毒、黑客勒索等利用網絡開展違法犯罪活動的行為。稍有不同的是,“黑產”指的是直接觸犯國家法律的網絡犯罪,“灰產”則是游走在法律邊緣,往往為“黑產”提供輔助的爭議行為。
從近兩年發生的多起重大網絡安全事件來看,網絡黑灰產早已不局限于之前那種半公開化的純攻擊模式,而是轉化成為了斂財工具和商業競爭的不良手段,“年產值”逾千億。
實際上,“黑灰產業”是指黑色、灰色兩條產業鏈。
2015年,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對“黑產”的范圍進行了界定,包括三類:一是發動涉嫌拒絕服務式攻擊的黑客團伙,二是盜取個人信息和財產賬號的盜號團伙,三是針對金融、政府類網站的仿冒制作團伙。業內簡稱:“黑客攻擊”、“盜取賬號”、“釣魚網站”,這些是人們已經不再陌生的典型網絡違法犯罪行為。
黑產的上游產業是“惡意注冊和虛假認證”。由于惡意注冊和虛假認證行為本身沒有直接產生危害后果,系游走在法律邊緣,被稱為“灰色產業”。需要指出的是,灰產的從業者根本不認為自己的行為違法。
現階段,灰產與黑產相互依附、交織,已發展為跨平臺、跨行業的集團犯罪鏈條。身份信息的非法買賣,看似是灰色產業,背后潛在的卻是網絡詐騙、盜竊、攻擊等各類黑產的巨大風險。龐大的網絡用戶群體,成為互聯網黑灰產業違法犯罪的目標,且開始呈現趨利化、集團化、跨境化趨勢。數據顯示,目前,黑產的日交易額可達數億,黑產在今年總收入達到千億級。
其中,手機驗證碼平臺相關黑產總收入最高,刷單平臺相關黑產人均收入最高。“羊毛黨”組層的團伙已經形成了專業化組織,從業人數過百萬,他們嚴重破壞了商業活動的目的,侵占了數以億計的活動資金。(拓展閱讀來自:青島網警巡查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