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里的面粉清油,除了做拉條子,還可以做很多好吃的。”5月12日,哈密市中級人民法院駐五堡鎮吐格曼博依村“訪惠聚”工作隊副隊長王曉艷見到正在做飯的親戚,洗洗手就幫著忙活起來。
自小在巴里坤長大的王曉艷,跟著父母學會了各式好手藝,油條、雞蛋煎餅、大蒸餅和糯米年糕等美食,樣樣不在話下。“這些小食品不僅孩子們愛吃,還能豐富大家的餐桌。”王曉艷說,“過陣子我準備自薦去夜校集中授課,把這些手藝都教給大家。”
干農活的好手
“剪枝、開墩、填埋、葡萄下架、晾曬,樣樣都拿手!我看你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村民見到干活的王曉艷時總打趣。
雖然王曉艷出身農家,但幼時父母從未讓她干過農活,她的田間技能全都是到村里后學的。
村民阿加古麗·艾買提一個人帶著4個孩子,還得打理7畝地,眼看葡萄熟了,心里很著急。就在此時,王曉艷帶著工作隊隊員和結親干部趕到了:大家一人拖一個葡萄筐,幫忙收葡萄。
村民搭建的葡萄架低,成人站在里面直不起腰,王曉艷和隊員們時而趴著時而跪著,一筐筐葡萄摘下來,送到晾房,再進地里接著摘。
為了提高紅棗結果率,王曉艷帶領工作隊隊員幫村民給棗樹修枝。“村民把棗樹枝砍下后,我們把廢枝從地里拖到田壟上。”王曉艷說,紅棗枝上有很多刺,大家常被扎到,刺上有毒,如果沒有及時把刺拔掉,被扎的地方很快就會紅腫。
“村民家里缺勞動力,我們再辛苦也要頂上去,等到了豐收季,村民們就能看到實惠了。”王曉艷說。
帶隊伍的榜樣
“我們國家通用語言說得不太好,計算機技術也比較差,但她從來不嫌棄,耐心地手把手教我。”村干部吐爾遜阿衣·曼蘇爾提起王曉艷贊不絕口。
2018年,王曉艷剛駐村的時候,作為村文化干事的吐爾遜阿衣工作積極性不是很高,還總抱怨,這一切王曉艷全都看在眼里。
根據基層隊伍力量薄弱這個短板,王曉艷將工作隊6名隊員與21名村干部編組,形成“一幫多帶”辦公機制,堅持一對一帶、面對面幫、手把手教,促進工作隊與村基層黨組織融為一體。
王曉艷堅持每月對轄區群眾全覆蓋入戶走訪一次,了解村民思想狀況、生產生活情況,摸排安全隱患、解決困難訴求。
買某和妻子帕某因家庭瑣事吵架,帕某一氣之下回了娘家。王曉艷得知后,在微信上勸說帕某:“你丈夫勤快心又好,誰氣頭上不會說兩句重話?”一開始帕某聽不進去,王曉艷堅持幫她分析買某的優缺點,離婚的利與失,最后帕某回了家。
為了讓村干部掌握工作方法,王曉艷對村里的各項工作總是先學一步,然后再把總結的好經驗分享給大家。慢慢地,在她的帶動下,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越來越高。
“以前我們的工作方式單一,自己累,村民也不配合。王隊長教我們好多工作方法,村民對我們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吐爾遜阿衣說,因為工作表現突出,她很快成長為村“兩委”委員。
“王隊長自從來到我們村,就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把老百姓都當成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她就是我們的家人……”今年4月下旬,聽說王曉艷駐村時間快到了,馬上要回單位,吐格曼博依村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寫下聯名信,希望她再駐村一年。
“沒有什么能夠比得上這份信任,我愿意繼續駐村。”看著村民們密密麻麻的簽名和一個個鮮紅的手印,王曉艷答應留下來,為村民做更多好事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