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緝私能手到扶貧書記,他走遍帕米爾高原小村莊200多平方公里的每家每戶,把政策的陽光、資金的水和幫扶的土壤帶到庫尕丹——這個塔吉克語中高原的荒地,更把希望的致富種子灑滿大地。
2018年1月,新疆烏魯木齊海關緝私局法制一處的民警李哲作為自治區派出的深度扶貧村第一書記,來到了帕米爾高原塔什庫爾干縣瓦恰鄉庫尕丹村,開始從一名緝私警察到扶貧“村官”的角色轉變。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
深圳的面積、拉薩的海拔,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干縣瓦恰鄉。十月,深秋的季節里,瓦恰河輕快的流過山間的谷地,兩岸刀砍斧剁一樣陡立。
面積不大的草場已經焦黃一片,三三兩兩的沙棘叢掛滿亮黃色飽滿的果實,這樣貧瘠的土地、嚴酷的天氣以及無常的霜雪,也只有生命力如此頑強的沙棘能生存下來。
牛羊三五成群啃著寸許長的草茬子,遠處山坡裸露著巖石,雪后消融的道路有些泥濘,從一個小山坡看下去,遠處廢棄的傾頹破舊的老房子,和不遠處整齊鮮艷的新居形成鮮明對比。

這條河邊的小路是李哲喜歡的地方,無論是入戶走訪還是難得的閑暇時光,也是他的希望所在。
“這里人多地少,搞精細化生產、經濟作物,不是老百姓不積極,一場雹子一場雪,全部死掉;畜牧業也不行,就那么點草地,海拔這么高,一家能有幾十只羊就不錯了,怎么辦?靠山吃山?!?/p>
談起旅游,李哲興奮起來,“別看窮,塔縣可是個旅游的好地方,看見挖掘機了吧,明年這條河道清理出來,這里有溫泉,40℃的水溫,再看這里,”李哲指著山坡上一戶獨院人家,“這地方搞個牧家樂,院子里搞點燒烤,夏天院子里一坐,美得很,是吧,來福?”后面跟著的小狗搖搖尾巴,好像聽懂了。

塔縣去年旅游井噴,賓館一房難求,中巴公路上大小車輛絡繹不絕。這個小村子也受益不少:李哲幫扶的拜合提亞和古麗努爾沙迪克兩口子,一個跑出租,一個去縣上賓館做服務員,6、7千塊的收入對他們來說很是不錯。
經過一年的攻堅,庫尕丹村整體脫貧任務已經完成,像拜合提亞家那樣走向小康的也大有人在,可是還有少數患病、勞動力不足的家庭需要重點幫扶。李哲結對子的曼斯圖拉家就是個例子:80歲的老奶奶和孫女相依為命,曼斯圖拉還患有癲癇。走進政府統一新蓋的房子,昏暗的燈光、陳舊的家具,老式的電器,以及土炕上的老人,都讓貧困二字顯得直觀深刻。

東邊的屋子里燈不亮,線路可能出了問題,李哲踩著凳子掀開天花板把腦袋鉆進去,打著手電查了半天,“我們什么都需要會一點,什么裝管子、修電路、通下水……上次他們家電視壞了,那玩意可修不來,后來托人拉到縣上才給弄好,老百姓信任你,大事小情都愿意找你,他們的眼中你就代表政府啊。”李哲手腳麻利的找到線頭,用膠布纏好,一拉燈,亮了。
“年輕人出去的多了,老人的照顧就成了問題,吃穿醫保這些政府都給兜底了,房子和羊圈每家每戶也都給免費蓋起來了,可是沒有子女在身邊,生活起居畢竟不方便,感情方面他就空虛,這個村子百十來戶,分散在200多平方公里,每家每戶都要看看問問。”說著,李哲拉起大媽的手,湊在耳邊大聲的問著“好點沒?藥吃了嗎?”
“好好!”大媽能聽懂簡單的國家通用語,曼斯圖拉在一邊不聲不響的燒著水,撲撲啦啦的火苗讓小小的家里頓時有了溫暖和活力。

“縣醫院開的藥,我給捎回來了,在那個袋子里,你收好?!?br/>
“嗯嗯?!崩先死钫艿氖钟昧Φ攸c著頭。
“護邊員的事情上面也批了,特殊情況特殊對待,曼斯圖拉過幾天辦個手續就上班吧,家里有事就忙家里,請個假就行?!薄o邊員每月2600元的工資,對這個家庭是雪中送炭。李哲的雙手握著大媽的手,“孩子們不在,我們就是你的孩子,有什么事情找我們就好?!?/p>
嗶啵一聲,一朵小火苗炸開,火星子濺落出來,曼斯圖拉粗糙的手揉了好一陣眼睛,掌心里都是淚水。
左鄰右舍的老人也來了,圍坐在炕上——他們也確實把李哲當做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事都愿意跟他說說。李哲挨個問著他們的情況,煤夠不夠燒、電好不好用、低保發沒發、身體好不好、吃的夠不夠……

2019年,駐村工作隊利用扶貧專項資金305萬為51戶貧困戶修建標準化棚;利用環境整治資金34萬為68戶修建畜牧活動場;利用烏魯木齊海關18.36萬元援助資金為51戶貧困戶修建草料庫。
目前,庫尕丹村山(綿)羊存欄數2328只,牦(褐)牛存欄數652頭,馬存欄數15匹,同比分別增長了4.5%、8.9%、和26%。
2017年庫尕丹村農牧民人均收入為3672.92元;
2018年取得了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成績,達到8929.53元,全鄉第一;
2019年人均收入又翻一番,已達到16583.04元;
三年的時間,庫尕丹村徹底擺脫了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