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勒泰地區青河縣查干郭勒鄉薩爾布拉克村,有這么一家人,50余年如一日,堅守邊境,一家三代護邊情被當地農牧民廣為傳頌,65歲的胡斯曼·努斯普江帶著兒子、孫子譜寫出一段一家三代人的戍邊情。
一面國旗就是一個陣地
每個周一的早晨,在邊境線旁的胡斯曼家里都會準時響起嘹亮的國歌聲,擔任升旗手的是胡斯曼的兒子庫爾可木別克,國旗下站立的是胡斯曼和妻子塔斯肯古麗以及他的雙胞胎孫子。
一家三代從2012年開始周一升國旗,至今已有八年時間,風雨無阻、從不間斷,換下的16面國旗被胡斯曼一家疊放得整整齊齊。
“升國旗在我們心里不是例行公事,是我們一家三代護邊員的神圣職責。”胡斯曼的兒子庫爾可木別克驕傲地說。
薩爾布拉克村被稱為“中蒙邊境第一村”,這里地處邊境一線,自然條件惡劣,八年時間,胡斯曼家換下了16面國旗,年邁的胡斯曼也已經將接力棒交給了兒子庫爾可木別克。
庫爾可木別克說:“每天巡邊回家,只要看到院子里這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心里特別溫暖,渾身充滿力量。邊境線上升國旗是宣誓國家主權的方式,這是我們家最莊嚴的事情,再過若干年,我會把接力棒交給我的兒子,代代相傳下去,讓升國旗成為我家永不斷線的神圣職責。”

一座氈房就是一個哨所
提起巡邊,胡斯曼的思緒回到了50多年前。
1963年中蒙邊界確定后,胡斯曼的父親便開始一邊放牧一邊看守國門。那時候自然條件艱苦,在邊境放牧的胡斯曼經常看到邊境鐵絲網殘破造成牛羊越境的現象,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糾紛。
受父親的影響,胡斯曼從小就萌生了擔負起為國戍邊的責任。
1976年4月,薩爾布拉克村開始組建護邊員隊伍,二十出頭的胡斯曼毫不猶豫加入了首批10人的護邊員隊伍。從此,每天一匹馬、一壺水、一塊馕、一把鉗子,邊放牧、邊巡邊、邊維護設施,這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巡邊也有意外發生。
胡斯曼談到一次危險的經歷:那是2010年的冬天,胡斯曼完成巡邊任務時天已黑,到處是白雪皚皚。天黑路滑,馬不慎滑倒,胡斯曼從馬上掉了下來昏了過去。醒來時,胡斯曼的一只胳膊脫臼,渾身無力,無法騎馬。他靠在一塊石頭上等待救援,沒有通訊設備的他只能聽天由命。直到凌晨三點,當兒子帶著牧民找到胡斯曼時,他已經被凍得奄奄一息,忍饑受痛挨凍長達六個多小時的胡斯曼僥幸獲救,但他的胳膊從此落下了殘疾,每到陰雨天就會疼痛難忍。
2012年胡斯曼的家被正式設為哨所,胡斯曼把這份使命交給了兒子庫爾可木別克手中。

接過使命的庫爾可木別克格外珍惜這份工作,“我一定向父親學習,把護邊員的責任盡好,守好祖國的邊境,發揮好哨兵的作用。”庫爾可木別克堅定地說。
如今已經沒有破舊的氈房,紅頂白墻的牧民定居房鑲嵌在邊境線上,成為邊境線上永遠吹不走的固定哨所,遠遠望去顯得格外耀眼,胡斯曼一家人成為這里永遠的“哨兵”。
一個邊民就是一名衛士
護邊生活雖然沒有刀光劍影、炮聲隆隆,但這份工作有更多的艱苦、寂寞和單調。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每天都在重復同樣的事情,能夠堅持下來是源于一份愛國情懷,而一家三代從事護邊員更多的是一份愛國責任。
父親為巡邊的付出、對戍邊的責任感深深影響著庫爾可木別克,從小他就把巡邊看做生活中最重要、最神圣的事。當2012年父親將重任交給庫爾可木別克時,他特別激動。
“這是爸爸對我的肯定,也是國家對我的肯定。”庫爾可木別克說。
庫爾可木別克理解父親的不舍。這段20多公里的邊境線,40多年里,父親每天都要騎馬走一遍。清晨出發,走完一遍到家已經是深夜,刮風下雨從未間斷。遇到大雨、暴雪,父親就徒步巡邊,回不了家就住在附近的牧民家里,有時一出去好幾天才能回來。
接過接力棒后,庫爾可木別克像父親一樣,開始了每天趕著牛羊巡邊的生活,拾垃圾成為守邊最重要的事之一,修鐵絲網成為每天永恒的主題。

隨著條件的好轉,摩托車、望遠鏡、手機等現代工具讓巡邊生活更加現代化。除此之外,每月國家還為護邊員發放補助2000元以資鼓勵,這些而變化激勵著他更愛這份工作。
為了把這份工作傳承下來,庫爾可木別克常常把雙胞胎兒子帶著上邊境線,給他們講巡邊故事,講戍邊責任。做一名護邊員的理念,深深扎根在孩子的心里。每逢節假日,兩個孩子主動跟父親巡邊,并立志將來接過父親的接力棒,做一名神圣的護邊員。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做一名護邊員不是難事,難的是代代都做護邊員。“一天只做一件事,一生做成一件事,代代爭做一件事”,這是護邊員胡斯曼一家三代護邊員的生動寫照。
那厚厚的一摞摞巡邊日記,是胡斯曼三代巡邊的真實記錄,他們一家人協助邊防部隊參與各種形式邊境聯防聯勤近萬次,實現了人員牲畜零越界,邊界事件零發生。
同時,胡斯曼一家三代護邊也得到了黨和政府的肯定:
胡斯曼·努斯普江2015年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隊2014年度邊防執勤先進個人;2014年被評為阿勒泰地區2014年度“軍民共建”先進人物。
庫爾可木別克·胡斯曼2015年1月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隊2014年度邊防執勤先進個人;2017年8月獲自治區反恐維穩“三仗一戰”先進個人。
2017年,他家被自治區婦聯授予“最美家庭”榮譽稱號、自治區文明辦“文明家庭”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