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社區,大社會,社區警務室事務繁瑣,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公安局有這么一位社區警務室民警,他貌不驚人、語不豪邁,卻用自己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對警察這個神圣職業的無比熱愛和滿腔熱血,抒寫著自己的無悔人生;他事無巨細、認真仔細,做一件事就要鉆進去,發揚著老黃牛精神,堅守著自己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信條;他踏實肯干、默不作聲,卻用自己厚積薄發的力量詮釋著為民服務的宗旨,他就是伊寧市公安局克伯克圩孜派出所不擺老資格的“老民警”賈新利。
賈新利,男,47歲,1997年參加公安工作,先后在伊寧市艾蘭木巴格派出所、圩其達勒瓦孜派出所等多個崗位工作。2018年6月至今任伊寧市公安局克伯克圩孜派出所尼勒克買里警務室民警。從警24年,他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甘于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在工作中,他對待同事和藹可親,對待工作沒有怨言、埋頭苦干,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從“門外漢”到“行家里手”
作為一名基層一線民警,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能。初到克伯克圩孜派出所接手警務室工作,老賈算是一個門外漢,他深知打鐵必須自身硬的道理。初次接觸警務室工作,他便努力加強警務室業務學習;不熟悉計算機操作,他便積極向年輕民警學習各項計算機操作技能;他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積累工作經驗,將所學知識和技巧熟練運用于基層基礎、服務群眾等工作中。
老賈時常放棄休息時間,在警務室一呆就是十天半個月,孩子見不到父親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回家,孩子看著賈新利一臉認真的說到:“爸爸,你是不是該回去上班了?”這不是孩子故意說的,因為在孩子心里爸爸是一個在家呆不了多久就必須回去上班的人。這樣一個以工作為重平凡的警務室民警,他用實際行動讓自己從警務室工作的“門外漢”變成“行家里手”,他以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在全局警務室考核工作中多次名列前茅,2017年至今他三年連續榮獲“優秀公務員”,2019年度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
從“人生地不熟”到轄區“活地圖”
在警務室工作的3年多來,老賈結合自身工作經驗,認真落實社區民警職責。他說:“社區就是警務室民警的舞臺,要想讓社區有活力,就要深入轄區。”初到尼勒克買里社區工作,老賈帶著警務室輔警走遍了轄區的角落落,家家戶戶,日積月累中,他對所在轄區的基本情況了如指掌,成了轄區的“活地圖”。轄區里有多少老人、多少殘疾人、哪家有困難、哪家有問題他都如數家珍。
有一次,警務室來了一位年輕人,要找自己的養父母一家人,但由于自己離開已經很久,留存的電話號碼早已打不通,又發現養父母一家已經搬走,這才來找老賈幫忙,老賈通過年輕人的敘述,聯系自己日常走訪時的積累,很快便確定了這家人的信息。原來,這家人因孩子上學搬進了市區,但因為老房子還在轄區,所以老賈和他們還有聯系。老賈立即帶著年輕人前往養父母家中,讓其與養父母再次團聚。看著親人相聚的畫面,老賈也感動的濕了眼眶。
老賈真正做到了用腳板走出成績,正是憑借這一點,在日常工作中他越來越順手,能夠切切實實為轄區群眾排憂解難。
既是“貼心人”又是“擺事通”
他說:“了解社情民意、了解群眾需求,做好服務群眾工作,就是我的本分。”他被轄區群眾稱為“擺事通”,因為他熱心接待每一位到訪的群眾,積極主動替的群眾解決困難,三年來,他為轄區居民擺平了不少困難和問題。老賈通過三年多的努力,總結了一套自己的社區警務工作經驗,每天走一走、轉一轉、訪一訪,從家長里短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成了他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工作。自“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開展以來,老賈共協助群眾解決困難5起,接待群眾200余人,辦理各種戶籍業務30多人次,辦理暫住證500多人次,并為困難群眾送證上門。
轄區有一位老人,30多年前從外地來到伊寧市,戶籍一直未遷移過來,現在家里就只剩下她自己,外地也已無親戚友人,老人的戶籍成了問題,老賈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及時找到老人,忙前忙后幫助老人遷移、恢復了多年未解決的戶口問題,同時協調尼勒克買里社區為老人辦理了低保,得到了轄區群眾的好評,也深得轄區群眾的信任。
三年來,賈新利始終堅守著自己“做什么就一定要做到最好”的信條,默默扎根在公安一線工作崗位上,他沒有豪言壯語,卻用真情付出贏得了群眾的信賴,用最忠誠的堅守,時刻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讓平凡的工作變得光彩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