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鄰居產生糾紛怎么辦?到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去調解;遇到法律問題咋解決?駐社區檢察官工作室來幫忙;有難以解決的民生問題咋處理?工作隊“專線調研工作法”開良方……
近年來,克拉瑪依市人民檢察院駐白堿灘區(克拉瑪依高新區)金龍鎮街道友好社區“訪惠聚”工作隊以提升治理水平、維護和諧穩定為目標,走出了一條以法治為引領,普法、調解、教育、救助綜合施策的矛盾糾紛化解新路子,為群眾提供“走心”的法治服務。
人民調解委員會定紛止爭
“最近怎么樣,生活有沒有困難?”3月3日,工作隊隊員和社區干部來到友好社區居民沙某家中走訪,了解她與丈夫加某的生活狀況。
去年10月,沙某與加某產生矛盾,一氣之下與加某分居。沒過多久,加某因中風導致偏癱,生活無法自理。沙某賭氣不愿回家,加某和前妻所生的女兒在外地工作,無法照顧加某,便打電話向工作隊反映,希望能幫忙勸說沙某繼續照顧其父親。
工作隊將此事移交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處理。工作人員將沙某及雙方親屬邀請至加某家中,講解夫妻間應盡的義務和責任,指出雙方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和建議。
最終,沙某和加某達成調解協議:加某向沙某真誠道歉,每月給她相應的生活費,沙某負責照顧好加某的日常生活。
為充實矛盾糾紛調解隊伍,2018年以來,工作隊依法調整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結構,吸收社區干部、社區民警、平安志愿者、黨員及有調解經驗的居民擔任調委會成員,完善調委會制度,依法依規、聯管聯調各類矛盾糾紛和安全風險隱患,改善和加強社區治理,在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助力社區和諧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檢察官工作室為民解憂
3月13日,工作隊依托社區檢察官工作室,組織克拉瑪依市檢察院工作人員開展“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活動,為社區群眾宣講消費維權、食品安全、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等知識,受到群眾一致好評。
2018年9月,克拉瑪依市檢察院充分發揮“訪惠聚”工作隊的作用,組織成立駐友好社區檢察官工作室,在社區設置服務場所,每日安排工作人員坐班值守,每月集中開展一次法律咨詢活動,常態化受理解答居民的各類法律咨詢、代寫法律文書,幫助居民解決涉法涉訴困難訴求,為居民提供“貼身”法律服務。
去年,友好社區居民趙阿姨的兒子李某因病成了植物人,趙阿姨想把李某銀行卡里的2萬元存款取出來急用,卻因不知道密碼無法取出。
趙阿姨找了幾個部門都沒辦法解決。無奈之下,她來到檢察官工作室求助。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與銀行及公證部門聯系,都沒能解決這個難題。工作人員沒有放棄,多次與法院聯系溝通,最終通過提起確認之訴的方式確認了趙阿姨和李某的法定監護關系,趙阿姨拿著判決書順利取出錢。
近兩年來,檢察官工作室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46件,解答群眾法律咨詢300余人次,舉辦法治宣傳講座及專題活動30余次。
專項調研工作法把脈問診
金龍鎮緊鄰217國道,以前,國道以北路面沒有綠化,春秋季大風天沙塵漫天,空氣質量差,這令轄區居民苦不堪言。2018年10月,工作隊決定“治愈”這個困擾居民多年的“病根”,協同社區及派出單位,深入一線開展專項調研。
調研組通過走訪、座談、蹲點、聯合調研等多種方式,梳理出“病因”:戈壁土壤疏松,植被覆蓋率低;道路兩旁無硬化,大型運輸車輛碾壓制造揚塵;因氣候影響,當地大風天氣多等。
隨后,調研人員形成并提交《關于友好社區沙塵污染的調研報告》,這引起克拉瑪依市委領導的高度重視。經市委領導批示、督促有關部門制定整改方案,派出單位通過公益訴訟程序發出檢察建議書,2019年春季,克拉瑪依區、白堿灘區協調組織各個單位在217國道金龍鎮路段兩邊種植樹木萬余棵,金龍鎮存在多年的沙塵污染問題得到緩解。
除此之外,工作隊還針對小區供水質量問題,開展供水管線改造工程;針對小區供熱問題,完成室外供熱管線改造,并分批分期對部分老舊樓房開展外墻保溫層建設,受益群眾覆蓋整個金龍鎮。
目前,工作隊已形成常態化專項調研工作法,針對居民關注的難啃的“硬骨頭”深入調研,讓困難和問題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