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口罩,
一身百毒不侵的警服,
28天,1.8萬公里,
蒙古族小伙別木加甫跑出防疫“加速度”。

我是別木加甫,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公安局的一個普通民警。從警7年,有5年刑警工作經歷。因為經常在外辦案,對周邊路況熟悉。疫情防控期間,我的主要任務就是跑車、找人、找地方。
以下是我在疫情防控期間的親歷軼事,讓我感動、感慨、感悟……
遇到“鐵面”同行和暖男
1月26日,大年初二,我接到命令,去距離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600公里的烏魯木齊市拉捐助物資。
上午9時啟程。為了節省路程,我們想抄近路走省級公路,但在克拉瑪依出城的卡點,遇到同行勸返。我費盡口舌一個勁兒地解釋,希望卡點的同行能“網開一面”,可同行是一個“鐵面哥”,一臉嚴肅地告訴我:“你們可以走高速。”
我們理解同行的堅守,只好打了方向盤上了高速。到了目的地已是18時。捐贈單位是新疆某維藥藥品公司,我們將十箱祖卡木顆粒和十箱一枝蒿顆粒搬上了車。
一切妥當后已是傍晚時分,我們又接到局里通知,讓回到縣城后到某大藥房連鎖藥店把店主捐贈的防疫物資也裝車拉回去。我們連飯都沒吃,火速往回趕。

幾個小時的奔波之后,我們來到藥店。店主高鳴將物資裝上車后,鄭重地囑咐我們:“口罩現在各個地方都買不到了,這些庫存的口罩幫我免費發放給縣上的老百姓,這些消毒液是捐贈給你們一線民警的,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話很短,但我深深地感受到他的溫暖和力量,令人尊敬。
拉運600公斤消毒液原料
1月31日,我們接到任務,要求趕往烏市米東區一個生產次氯酸鈉的廠家領取消毒液。次氯酸鈉就是84消毒液的原液,經過1:100的稀釋后,就是我們民用的84消毒液。
疫情阻擊戰打響后,廠家24小時不間斷生產消毒液原液,并向全疆免費發放。因為需求量太大,所以有了排隊拿號、限量領取的規定。我們拿到了領取600公斤(可以配出60噸消毒液)消毒液原液的票號。
進入廠區后,次氯酸鈉濃烈刺鼻的味兒直沖腦門,戴著口罩也根本無法阻擋,幾乎讓人窒息。同行的瑞哥說:“為了大家,再刺鼻咱也得忍著啊!”

我們將600公斤次氯酸鈉領了出來,但將這六大罐次氯酸鈉裝在封閉的車里是絕對不行的。于是我迅速向領導匯報。之后,我們就在風雪中等候馳援的皮卡車。等車趕到時,已是傍晚,我們饑寒交迫......
“樓上是隔離賓館”
2月2日,大年初九。上午我接到通知,和同事郭哥一起去400公里以外的塔城市領取測溫槍及口罩。
提貨的過程比較順利。晚上,我們給車加滿了汽油,肚子又咕咕叫。我們想著回去時順路吃點東西墊一墊。然而,市里所有的飯館都已停業。好不容易看見一家超市有燈光時,我和郭哥興奮地沖進去,左手抓一把火腿腸,右手提一捆面包。穿著隔離服的收銀員透過厚厚的護目鏡看著我們,說:“你們回去后好好消消毒。”我們急切地問:“怎么了。”他指了指樓上:“樓上是定點隔離賓館。”

來之前,我們知道這里有確診人員,多少有些擔心。但此時真有點懵了。“那我們是吃還是不吃呢?”郭哥眼巴巴地看著我,我糾結得無法回答,最后肚子替我們拿了主意。我們一邊開車返程,一邊狼吞虎咽地往嘴里塞著面包。
連夜趕回縣城后,我如實給大家說明了情況,并進行自我隔離,這樣我的心也就踏實些。
去河南接回負壓救護車
2月22日,單位派我和縣人民醫院的孫江、縣委辦駕駛員才仁甫力三人去河南鄭州出差。任務是為縣上接回一輛訂購的負壓救護車。當聽到消息的時候,我內心咯噔了一下。但轉念一想,領導把任務交給我,那是信任,絕不能掉鏈子!
2月24日,我和還在崗工作的媳婦交代了一聲就出發了。
我們正點飛抵新鄭機場。入住酒店后,我們不忘防疫,開窗為房間通風,對地漏和下水池做了水封……然后就是悶在房間等待,一等就是三天。
我們了解到,來自全國各地訂購救護車的單位特別多,有的已經等了一周。我們就去排隊,第一天在那里冒雨等了8個小時,第二天繼續排隊6個小時。當輪到我們去提車的時候,真可以用欣喜若狂來形容我們的心情。

在隨后的日夜兼程返途中,我們的局長、副局長一路電話、微信不斷,時刻都在關心和鼓勵著我們。
經過53個小時,行程3700公里,我們終于安全將救護車帶回到縣城,完成了組織交給的任務。
一趟趟、一次次完成任務的經歷,豐富了我的人生,我難忘,我自豪,我光榮。在這場戰“疫”阻擊戰中,我是一名沖鋒陷陣的戰士。
后 記
記者截稿之時,別木加甫依然奔跑在開往烏魯木齊的路上,任務是辦理案件,順便拉運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