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時年31歲的馬靜褪下戎裝換上藏藍警服,從一名軍醫變身哈密市公安局拘留所所醫,隨后轉任伊州區公安局交警大隊內勤、車管所所長、警務保障室副主任。
2020年1月9日,馬靜任哈密市伊州區城北派出所教導員。
1月25日,自治區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這對到任不足一個月的馬靜來說,是“新革命”遇到了“大問題”,大問題里又是一個個新問題。她邊適應、邊學習、邊面對、邊解決,帶著骨子里那種“不畏難”的兒子娃娃勁兒奮斗在戰“疫”一線。
“我就不信沒辦法!”
年前,城北派出所4樓的民警宿舍不上水,這個問題一直未能及時解決。
進入一級響應后,派出所全員在崗,沒水的問題成了大問題。

“我就不信沒辦法!”2月4日,馬靜帶著同事爬到樓頂尋究竟,隨即碰到了專業技術問題。特殊時期,維修人員無法外出,馬靜就和維修師傅開啟了“遠程維修”模式,一邊視頻,一邊在維修師傅的指導下完成操作,經過反復試驗,終于來水了!
“當打開水龍頭,清水流出來的那一刻,大家都興奮地叫好!我又一次感受到,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把后勤保障做好了,沒有了后顧之憂,大家才能更安心工作。”馬靜說道。

難事面前不退縮是馬靜一貫的工作作風。2019年初,馬靜在哈密市公安局車管所當所長之際,正值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新的辦公模式的推行,使得一些群眾起初有些許不適應。她沉下心守在服務大廳,像個消防員,哪里起“火”她撲到哪里,不變的方法就是耐心解釋。一名年輕小伙嫌服務大廳的機器照相太難看,不愿重新按照程序辦理。馬靜愣是大姐姐一般“哄”好了。
“遇到難事,她總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這是馬靜留給同事的印象。
“逼”著隊友天天鍛煉
2003年抗擊非典的時候,作為軍醫的馬靜身處部隊抗“疫”一線,有防護和環境衛生消毒工作的經歷和經驗。
哈密是新疆的東大門,作為守護東大門的衛士,在防控工作中會與從內地進疆旅客密切接觸,增加了感染的風險。為了能更加專業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馬靜結合抗擊非典工作的經驗,專門整理編輯了防護服穿脫方法,口罩及手套正確佩戴法等常識,發在工作群里供同事們參看,同時落實定時定點消毒制和一日三餐送餐制。

疫情期間,條件有限,為提高民警的免疫力,馬靜要求派出所全體人員每日在執勤點鍛煉,利用有限空間跑步熱身,做一些有氧運動。每晚,微信工作群里都是各執勤點民警堅持鍛煉的青春姿態。
“別小看這一跑一動,堅持做對舒緩身心疲勞有好處。起初是逼著大家做,現在已成了大家的自覺行動呢。”馬靜自豪地說。
“我對我的戰友肅然起敬”
“今年春節就這么緊張地過來了,我能想象到我家老兩口在家孤寂的場景,也能想像到我家男警屬一人帶著兩個孩子在家的畫面。可是,現在不是顧小家的時候,我必須少一些柔情,多一些剛強。因為我是人民警察。”在馬靜的戰“疫”手記中,她寫了這樣一句話。
馬靜說,在她身邊,很多警察的家庭都是如此,家人默默分擔著一切,“正是因為有家人做堅強的后盾,我們才能安下心,認真仔細地核查每個出站旅客的身份信息,配合醫務人員做好分類處置及護送工作。”

戰“疫”期間,馬靜和她的同事們沒有絲毫怨言,沒有絲毫退縮,沒有絲毫懈怠,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嚴格查控把關,為疫情防控筑牢了一道鋼鐵防線,守護了一方土地的平安。
“經歷的一切,我對我的戰友肅然起敬。”2月28日,馬靜在她的戰“疫”手記中寫道。
馬靜對她的戰友肅然起敬的同時,記者對她也同樣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