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大政法女干警主動出擊、逆向而行,用忠誠與擔當,踐行責任和使命。在第110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到來之際,我們致敬政法戰線上的“她力量”,向廣大女同胞送上節日的祝福。
李小平:做實群眾工作

“由公安民(輔)警、‘訪惠聚’工作隊隊員、社區工作者等眾多網格員為主體的網格化管理,在社區管理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近日,記者采訪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基層社會治理處處長、自治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主任李小平。
自大年初四起,李小平就一直奮戰在工作崗位上,吃住都在辦公室。
“我的工作就是及時了解基層社會治理和網格員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情況,給基層進行解答指導,共同做好政策宣傳、幫困解難、服務群眾等工作,發揮基層網格中心和網格員作用。”李小平說。
盡管不能出門,但李小平的辦公室生活并不單調:開會,及時學習掌握并迅速落實黨中央、自治區黨委的一系列工作部署;電話調研,隨機給各地基層政法書記、社區書記們打電話,及時了解并幫助他們解決在基層社會治理中遇到的新問題;伏案工作,制定全區市域社會治理試點工作意見方案,整理匯總資料,做好決策服務、上情下達。
電話調研是不能出門的無奈之舉。李小平先后多次與各地政法部門、社區書記電話溝通,及時了解網格中心、網格員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改進建議。
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南灣街片區管委會昌樂園社區黨支部書記關曉偉是李小平電話調研的對象之一。通過調研,李小平了解到,該社區各行業的網格員包攬了1100多戶居民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精準服務受到社區各族群眾的點贊。
李小平建議,要將群眾工作做實做細。加強專群結合,群防群治,多關心關愛網格員,讓他們發揮更大作用。
提及主責主業,李小平的回答專業、精準,對各類文件、數據信手拈來。“辦公室工作和技術性崗位也有相同之處,都要有‘工匠精神’,恪盡職守,對各項政策舉措要吃準吃透、落實落細,扎實推進基層治理,構筑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李小平說。
尚曉寧:審案不停歇

3月6日11時,烏魯木齊市新市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一庭法官尚曉寧帶領合議庭成員步入法庭,準備通過互聯網庭審系統審理一起合同糾紛案件。
這是尚曉寧疫情期間通過互聯網庭審系統審理的第8起案件。當天是她持續工作的第20天。
疫情初期,按照防疫要求,尚曉寧居家隔離,期間她一直為手頭的案件不能及時處理而焦慮。接到單位的返崗通知,尚曉寧立即收拾行裝返回單位。能返崗辦公讓尚曉寧松了一口氣。
返崗初期,還是無法與當事人見面。恰逢上級法院大力推進互聯網庭審,在院里下達任務后,尚曉寧帶領庭室同事迅速梳理出一批案情較為清楚、事實爭議不大的案件,通過電話、微信積極聯系當事人,在征求當事人意見后,決定采用互聯網庭審的方式推進案件審理。
52歲的尚曉寧在法院工作近30年,在庭室工作中一直走在前頭,勇于攻堅。
2月25日11時,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尚曉寧審理的一起個人之間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成功通過互聯網開庭。
這起案件的原告在烏魯木齊,被告在北京。在開庭的前幾天,尚曉寧就跟原、被告雙方聯系征求網上開庭的意見,雙方同意后,她又指導兩人下載安裝在線庭審軟件。
通過前期與當事人溝通,尚曉寧了解到原、被告都有調解意愿,經過庭審調查,案件審理很快進入調解階段,雙方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
尚曉寧在庭室開了好頭。接下來的數日,庭室接連通過互聯網開庭審案,民事審判一庭留守的10名法官通過互聯網審理案件達30余件,其中尚曉寧個人就完成了8件。
在單位的這些日子,除了正常的案件推進工作,作為民事審判一庭副庭長,尚曉寧還承擔了疫情期間的庭務管理、相關文件的上傳下達、數據上報等工作。
每天,尚曉寧都忙得腳不沾地,卻依然干勁十足。記者問她:“哪來的干勁?”她笑答:“要讓有限的生命發揮最大的價值”。
尚曉寧是審判一線“中堅力量”。2019年,她全年收案375件,審結289件,平均每月審結24起案件。
身邊同事們都說,尚曉寧身上總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正是這股子勁,不僅讓她把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也讓她成為了年輕法官的榜樣。
不畏難的“向日葵姐姐”

“同學們,停課不停學,雖然病毒來者不善,但我們并不恐懼,要保持身體健康,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2月22日,博樂市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副主任、“向日葵姐姐工作室”負責人廖月銘的法治課《珍愛生命、遠離毒品》上線了。
疫情防控期間,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組織新疆各級檢察機關未檢檢察官,借助互聯網課堂為各地中小學生們送去假期法治小禮包。廖月銘第一時間與博樂市教育局聯系,向博樂市包括幼兒園在內的32所學校共38000余名學生推送網絡法治課。
上網課聽起來容易,準備起來很繁瑣。要拍宣傳照,怎么辦?自己化妝,自己拍!要備課件,怎么辦?先收集資料,連夜制作PPT!要錄視頻,怎么辦?上網自學技巧,自己講課自己錄!
功夫不負有心人,網絡普法課上線當日,很多學生和家長通過微信跟廖月銘溝通交流,點贊這種普法方式。
“我也是有粉絲的人啦!”廖月銘俏皮地說。這幾年,她一直堅持給各校的孩子們上法治課,收獲了不少好評。
在“向日葵姐姐工作室”,廖月銘的昵稱是“向日葵姐姐”,除了普法,她還負責單位很多工作,無論做什么,她始終有著向日葵般樂觀積極的態度。
在此次戰“疫”中,廖月銘一邊協助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一邊做好案件辦理工作,確保戰“疫”不停歇、辦案不掉線。
2月7日,公安機關將一起涉案金額達1000多萬元的網絡賭博案移送至博樂市檢察院批捕。接到案件時,廖月銘立刻趕回單位,向領導申請通過遠程視頻的形式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訊問。在遠程視頻訊問系統的輔助下,博樂市檢察院以涉嫌開設賭場罪對犯罪嫌疑人藍某某依法批準逮捕。
2月8日,博樂市公安局偵破兩起涉疫情刑事案件,廖月銘得知后,又從社區趕往博樂市公安局,提前介入,與辦案人員一起梳理證據、查看贓物,聽取辦案人員的意見,提出下一步偵查重點。此后,廖月銘一直密切追蹤該案辦理進度,并不斷與公安機關、法院溝通疫情期間案件辦理相關事宜。
“不氣餒、不畏難!”是廖月銘的戰“疫”秘訣,也是她的工作態度。
律師做起了縫紉活

“我第一天做口罩時,做了拆、拆了做,一天下來才做了100多個……”3月7日,北京德恒(烏魯木齊)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曉蕓說,疫情期間,她進口罩廠當縫紉工、在家接聽法律服務熱線,一直沒閑過。
1月30日,張曉蕓想買口罩捐給一線工作人員,卻得知口罩缺貨。當天,她通過網絡與多家疆內口罩廠聯系,了解到很多口罩廠都缺工人。于是,她自我推薦當縫紉工。
“我家就有縫紉機,也經常在家里做東西,就想報名出一份力。”張曉蕓告訴記者,她電話聯系了新疆樂貝爾貿易有限公司等多個生產口罩的廠家。恰好,她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條信息——新疆職業大學老師要帶學生去新疆樂貝爾貿易有限公司當志愿者。
“我通過職業大學的朋友聯系到這名老師,報名和他們一起參加志愿活動。”張曉蕓說。
1月31日,張曉蕓和其他志愿者們到新疆樂貝爾貿易有限公司報到。根據工作安排,張曉蕓在人工流水線負責口罩縫紉工作。
“那兒的縫紉機是電動的,和我家里手動的不一樣,要求手腳配合更快一些。”張曉蕓說,經過一天的適應,她很快掌握了縫紉技巧。
5天的志愿服務,張曉蕓最大的感受就是:幫助別人自己很快樂。
2月5日,因工作需要,張曉蕓開始居家辦公,通過電話和網絡解答客戶咨詢的法律問題。
當天,張曉蕓接到群眾周某的求助:“我在長青四隊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現在合同到期了,房東說租期到了但物品沒搬走就要收保管費,請問這合理嗎?”張曉蕓解答:“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此次疫情被列為不可抗力因素。故疫情期間合同到期未按期搬走物品的行為系因不可抗力所致,對因此所產生的法律責任可以全部或部分免除。”
在解答個人法律需求的同時,張曉蕓和該所律師還積極為復工企業提供法律服務。
張曉蕓說:“不管是做縫紉工,還是做律師,我都覺得自己像‘戰士’一樣。只要大家擰成一股繩,我們就能打贏這場戰‘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