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鞏乃斯,人們腦海里閃現的是它的夏季那絕美風景的畫卷。不但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尼勒克縣和塔城地區烏蘇縣、沙灣縣接壤,還是218國道的要沖部位。
鞏乃斯地處高寒山區,平均海拔2000米,這里的冬天總是比別的地方來得更早、走的更晚,積雪最厚的地方都在130厘米以上。有太陽的時候氣溫不過零下四、五攝氏度,可太陽落山后,氣溫會驟降到零下二、三十攝氏度,最冷的時候會達到零下四十五攝氏度,更別提遭遇惡劣天氣。夏季,這里旅游的人車絡繹不絕;冬季,這里幾乎就是一個“封凍”的世界。
最偏遠的卡點
在疫情防控命令下來的第一時間,所有出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域的口子被“扎”了起來。最偏遠的一個臨時卡點設在巴州西大門、鞏乃斯派出所管轄的國道218線390公里處。
“必須切斷一切有可能的傳染源。”和靜縣公安局面對疫情向上級和群眾立下誓言。
“我們去!”再遠、再冷也得有人去把守,輔警桑加拉、旦米蘇日克、烏蘭巴圖主動請纓,理由是他們是土生土長的鞏乃斯人,可以更適應。并非在這里長大的輔警桑格杰仁、道爾吉、鐵木爾巴圖、道爾加拉也挺身而出。這7個人,4個80后,3個90后。
鐵皮房和鐵人

1月26日,他們上崗了。
臨時卡點是一間向當地牧民租用來的10平米的鐵皮房。鐵皮房是牧民開農家樂用的廚房,一半存放著牧民家的雜物,執勤人員可利用的空間不過只有4、5平方米。就是這間鐵皮房,成了特殊時期執勤人員特殊的“家”。他們在鐵皮房里支起了一個占去了大半空間的通鋪,配上了兩個“小太陽”電暖器。

這意味著,卡點執勤人員要在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和簡陋的工作條件下,輪班執守24小時:攔截車輛、核查人員身份、登記信息、詢問軌跡、提醒防護......

在這里,常常在室外堅持不到半小時,腳就凍僵了。他們只能趁著輪班換崗的時候,跑回“家”守著“小太陽”電暖器取暖。然而,在這樣一個大自然冰箱里,“小太陽”也是力不從心,勉強讓溫度維持在四、五攝氏度。

夜班更是難熬。他們要從晚上12時值到第二天早上9時30分,因為夜間外面太冷,他們只好把相關信息拍到手機里,等交班回到“家”里,借著“小太陽”的光和熱,再把信息整理到車輛登記表上。
埋在鐵人心里的柔情
在派出所做輔警4年的桑格杰仁是這個小團隊的“靈魂人物”,份內工作他盡職盡責,份外工作他熱心張羅。

這不,剛下了夜班的他又發動了皮卡車,張羅著去拉水了。
提及拉水之事,派出所的同事們無不夸贊桑格杰仁。因為天氣的原因,鞏乃斯一到10月份,鎮上的自來水管都會被凍住,吃水、用水成了這里的大問題,拉水的活則成了一件苦差事。

取水點在距離鞏乃斯派出所2公里遠的阿爾先郭勒村。為此,派出所專門準備了一個大塑料水桶放在皮卡車上,隔三天要開車拉一次水,灌滿了水拉回來,一個來回就得2個多小時,桑格杰仁就把這個麻煩事攬到自己身上,哪怕就是下了夜班從卡點下來,到了拉水的時候,他絕不會耽擱。
桑加拉的妻子是鞏乃斯衛生院醫務人員,疫情開始后, 夫妻倆都沒有回過家,他們3歲的女兒只能托放在年邁多病的老母親那兒。老母親住在海拔2500米的高原山溝中, 一邊放牧,一邊照顧他們的孩子。
鐵木爾巴圖的妻子在相隔250多公里以外的和靜縣婦幼保健院工作。平日里夫妻倆就聚少離多,去年10月,好不容易懷孕的妻子卻不慎流產了。疫情開始后, 兩個人更是遙遙相望,靠聽聲音、看視頻解相思之苦。鐵木爾巴圖最大的愿望就是疫情結束后,騰出時間好好陪陪妻子。
截至發稿當日,鞏乃斯派出所的卡點執勤人員已經在那個遙遠的地方堅守了40天。在這條交通線上,他們堅守初心和信仰,克服一切艱難困苦,用誓言和忠誠筑起了一條生命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