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社區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礎環節和前線“戰場”。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后,克拉瑪依市委政法委全體黨員干部聽從組織召喚,同心協力,不畏艱險、沖鋒在前。先期8名黨員干部加入“黨員突擊隊”支援社區沖在“疫”線,當先鋒,以戰時狀態積極投入防控工作中,為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筑起一道銅墻鐵壁。
我是黨員 我先來
2月4日,克拉瑪依市委政法委干部郭召主動加入黨員突擊隊到了疫情防控一線,用擔當和責任筑起了保障群眾的堡壘。20多天戰“疫”中,他堅守在克拉瑪依區迎賓路街道潤福社區,幫居民配送生活物資、回收垃圾,用自己的身軀奮力守護社區居民的健康,傳遞愛的溫暖,為居民筑牢社區防疫墻。

“我是黨員,我先來。”這是郭召在黨員突擊隊里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他在突擊隊的團隊里充當著“戰神”的角色,哪里需要他往哪里去,總是照顧其他人,重的物資、高樓、需要幫助的其他隊員,往往都是他。
每當居民看到他大汗淋漓、氣喘吁吁時,總對他說,“謝謝你們,你們太辛苦了,”他總是微笑著回應:“應該感謝你們,對社區和我們黨員突擊隊工作的支持,我是一名黨員,現在是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我為居民做好服務工作,這是應該的。”

郭召也是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戰“疫”一線,他舍小家顧大家。晚上閑暇時,他在跟自己的孩子視頻中,囑咐著一個父親的關心與絮叨。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郭召用自己的力量為打贏這場戰疫而努力。
我的多重身份角色
2月23日,市委政法委機關90后干部高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擔任克拉瑪依區天山路街道國光社區黨員突擊隊隊員的第一天戴上紅袖標的那一刻,一種強大的責任感油然而生。一天下來,我記不清爬了多少層樓梯、送了多少套菜品、收了多少袋垃圾,有勞累、有疲憊、也有欣慰。

從2月7日加入到國光社區黨員突擊隊,一天時間里高原“突破”了四個第一次。 第一次在一天之內與多戶居民打交道、第一次熟練掌握各類菜品的價格、第一次詳細了解酒精的多種使用方法,第一次用心關照素不相識孤寡老人的生活起居。
一天的工作結束后,深夜,高原記錄下這段文字時,雙腿已經酸疼,后背也已濕透。 高原說,在國光社區這個“大家庭”里,我做了清潔工、快遞員、陪護員、宣傳員,全力扮演好各種角色,處理好各種需求,盡力與居民達成最好的供求默契。
“社區每一位工作人員,半個月來每天都是這種狀態,他們是居民身邊最樸實的“防疫戰士”。 高原說。
戰“疫”中的鏗鏘玫瑰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2月4日,市委政法委掃黑辦趙開宇聽從組織召喚,第一時間來到克拉瑪依區昆侖路街道幸福社區“黨員突擊隊”報道。

幸福社區第一書記阿依古麗.卡孜見到趙開宇,對她說:“你是一名老黨員,工作經驗豐富,希望能全力協助濱河社區年輕的網管員一起做好疫情防控時期的各項工作。”趙開宇服從命令,即刻赴濱河社區戰“疫”一線。
趙開宇到濱河小區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的核查居民家庭人員實有居住情況,掌握近期進出疆人員的具體動向,并將自己所管轄的110戶居民組建一個“服務群”,方便在第一時間了解居民所求,解決居民所需。
在她“戰斗”的網格中,從最初每兩天為居民送一次菜,收一次收垃圾,到后來的每天都為居民送生活必需品;有一天,居民王某給趙開宇提出買煙的需求。她就勸王某:“吸煙有害健康,趁現在家期間,把煙戒了吧!”在社區“戰斗”到現在,有兩戶居民聽了趙開宇的建議,果真把煙給戒了,在家開始學習烹飪技術。
20多天的戰“疫”一線,趙開宇已經成了居民們的朋友, 居民時常在群里感謝她,可她卻說:“比起一線的公安民警、醫護人員,我僅僅是個跑腿的,不算什么,疫情當前,我們每個人都是戰士,我將傾盡全力,堅守住社區疫情防控的大門”。
戰“疫”中,克拉瑪依市委政法委機關黨員領導干部扛起“保一方平安、護一方穩定”的重大政治責任,嚴格落實一級響應要求,緊緊圍繞防風險、護安全、戰疫情、保穩定各個環節,以“戰時狀態”把各項工作落細落實落具體,以實際行動詮釋政法干警忠誠于黨、服務人民的錚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