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等物資是打贏防疫阻擊戰的“彈藥”,不管是從產業端,還是從規范市場購買秩序來說,都需要做出積極有益探索。
疫情兇猛,一罩難求。近日,全國不少城市推出線上預約購買口罩功能。為了避免人員聚集,相關功能也逐步改進,部分城市可以快遞送貨上門。廈門成為全國首個憑廈門戶籍或在廈門繳納社保獲得搖號購買口罩資格的城市。此外,上海、廣州、南京等多個城市都分別實行了在線預約、搖號購買等口罩采購新規;杭州出臺了憑身份證免費領取口罩的措施。
疫情防控進入關鍵階段,口罩等防控物資供應仍處于緊張狀態,平日里稀松平常的口罩,居然到了要搖號、定量購買的地步,乍看起來的確顯得夸張。但就眼下疫情和口罩供應情況看,又未嘗不是“一罩難求”之下的無奈選擇。
在此語境下,包括上海在內的城市為解決“口罩荒”,實行在線預約、搖號購買等口罩采購新規,不僅有助于降低因排隊搶購口罩造成的人員聚集和交叉感染風險,對于一些確實買不到口罩的民眾而言,也是一種兜底措施。
不過,對比各地的限購政策,從“戰疫”一線武漢傳出的口罩等物資匱乏的消息,顯然更讓人揪心。不管是一線的醫生,還是湖北省的相關領導,“物資緊缺”“最緊缺的是N95口罩”,都暴露出眼下口罩等“抗疫”必需品匱乏、跟不上趟的現實。
這些現實告訴我們,預約、搖號都是無奈之舉,只有從源頭增加口罩生產供應,在增量上縮減供需矛盾,讓公眾正常購買,讓一線醫務人員無后顧之憂,做到“糧草充足”,才是緩解“口罩荒”的治本之策,才能真正打贏這場硬仗。
口罩雖小,背后卻離不開相關產業鏈精巧、上下聯動的支持。事實上,適逢春節,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讓大部分民眾手足無措,一些工廠乃至整個行業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原材料不足、人工不足、機器不足,產能顯現“天花板”,滿負荷虧本生產,這些問題幾乎是口罩等醫療物資生產上下游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
鑒于此,就需要各地職能部門積極介入,對于存在困難和顧慮的企業,要以尊重市場規律的方式,對癥下藥給予幫助;同時,通過適當方式鼓勵企業盡快復工乃至擴大產能。
值得欣慰的是,國家有關部門對此已經高度重視并已有所行動。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組織做好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和調度安排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迅速組織本地區生產應對疫情使用的醫用防護服、N95口罩、醫用護目鏡、負壓救護車、相關藥品等企業復工復產。
無論是工信部門把企業復工復查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采取“一企一策”的辦法,對口罩生產企業進行統一全面的幫扶措施,幫助相關企業解決實際困難,還是各省市加強精準服務,梳理企業資質需求挖潛開源新產能,在一大批企業已經復工復產、應產盡產的背景下,相信隨之而來的也是口罩等醫療物資供應產業鏈的加速蘇醒。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無論何時職能部門都應尊重市場規律,為企業做好服務。只有最大程度上保障企業利益,允許適度的價格信號,提升企業的生產積極性,才能真正為打贏這場“口罩保衛戰”提供“源頭活水”。
如今,這場防疫阻擊戰尚在艱難進行,讓身在“戰疫”一線的醫療人員得到最好的防護,讓不得不外出的民眾無需“裸口罩”而行,對于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顯然至關重要。因此,無論是從規范市場購買秩序、提升分配效率等環節優化存量供應,還是從產業端加速提升社會的口罩、防護服產能,眼下都到了必須與疫情賽跑的關鍵階段。凡是有利于保障防疫“彈藥”供應的舉措,都不妨嘗試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