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郭人特別好,比自己的親兒子還親!”提到郭本萬,阿勒泰地區青河縣阿熱勒托別鎮喀依爾恒村村民馬麥里逢人便夸。
馬麥里老兩口是村里的“空巢”老人,兒女長期在外打工,身邊沒人照顧,日子過得很清貧。喀依爾恒村民警郭本萬得知這一情況后,隔三差五就帶著生活用品到老人家里看望,并積極協調民政部門為老人辦理低保。郭本萬真心為老兩口著想,老兩口也把他當做親兒子。
郭本萬不僅是老兩口的親兒子還是全村人民的“父母官”。自從他在村里推行“說事拉理”制度以來,他的“生意”就火了。每周一是村里“說事拉理”的日子,來村委會的村民一撥接一撥。

“說事拉里”這項制度的產生來源于9年前的一件小事。喀依爾恒村是一個漢、哈、回、東鄉等多民族聚居村,2011年,郭本萬任該村民警。一天,村里小餐館的老板馬青山與顧客因為瑣事發生爭執,雙方僵持拉扯砸壞了店里的玻璃。郭本萬趕來處理此事,誰知事態不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雙方反而越吵越兇差點動手,幸好派出所的老民警及時趕到,經過說服教育,雙方的火氣才消了下去。
事后,回憶起此事他感到很慚愧。心理琢磨著,如何化解村民間的矛盾糾紛,關鍵是要大家伙有個說事情、擺道理的平臺。他提出了這個想法,并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從此“說事拉里”這項制度在喀依爾恒村落地生根。
2012年3月19日,郭本萬得知轄區企業10名務工人員因發放工資問題,有上訪的隱患。郭本萬迅速將情況上報派出所領導,并迅速與同事趕赴現場,此時,10名務工人員正準備前往縣城討要工資。
調解中,郭本萬安撫正在爭吵中的務工人員,并聯系企業老板與工人代表進行協商,3小時后,雙方達成協議,礦業老板當場發放拖欠工資5萬余元,及時制止了上訪苗頭。
通過一件件糾紛的解決,郭本萬說事拉理公道合理,村里人不管大事、小事,大家總會說“走,找小郭去‘說事拉理’。”“說事拉理”制度已由每周一次變成了隨有隨辦。
2017年的夏天,村民馬金明因與自家一墻之隔的鐵礦職工宿舍樓產生大量生活垃圾,嚴重影響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多次與鐵礦協調沒有得到解決,無奈之下跑到村委會找到郭本萬。郭本萬當即就到實地查看,并多次前往鐵礦交涉。沒幾天,馬金明發現職工宿舍樓旁新建起了幾座垃圾池,自家周圍以往“臟、亂、差”的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礦老板看到郭本萬為村民的事情費勁周折,感慨地說:“村里人有你這樣的好干部,真幸福!”隨后,鐵礦還在村上招聘了6名宿舍樓保潔員,帶動待業婦女就業。
村民馬金明說:“小郭不僅能為我們解決矛盾糾紛,他是心里真正裝著老百姓的好干部!”
多年來這項制度一直在執行著,他傾聽村民心聲,為民助困解憂,先后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0余起,喀依爾恒村也由昔日的治安亂點村變成了現在的“矛盾化解模范村”。


2019年10月,郭本萬被調任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阿勒泰邊境管理支隊塔克什肯口岸邊境派出所副所長。“轉隸不改凌云志、換裝不變戍邊情。”郭本萬說。他要用邊防軍人的奉獻精神繼續為民服務,將不斷探索化解矛盾糾紛的新方法、新思路,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