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近日,甘肅籍的農民工郭先生將一面錦旗送到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幾天前,他因工傷來到昌吉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申請與硫磺溝某煤礦確認勞動關系,因工作人員態度積極、辦事效率高,讓郭先生省去了很多后顧之憂。
在案件的辦理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郭先生雖在煤礦受傷,但煤礦并非直接用工,其中牽扯施工單位、項目經理及包工頭轉包分包等多方問題,如相互推諉,郭先生在工傷賠償維權中會有很大的困難。為此工作人員迅速聯系了涉案多方人員同時到場進行調解,經過工作人員的專業分析和釋法說理,最終其中一方同意出面調解。雙方按相關規定達成協議,郭先生對仲裁案件進行撤訴,案件得以圓滿解決。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昌吉市為應對當前勞動爭議多發、訴求多樣化、案件日益復雜等新情況、新特點,創新工作舉措,積極推進勞動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由昌吉市人社局聯合市司法局、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同設立了昌吉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與昌吉市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委員會和昌吉市勞動爭議法律援助工作站三方建立聯合辦公,通過對援助律師進行選任、排班,考評等,切實為弱勢群體提供有力的維權保障;同時與法院溝通協作有效銜接,實現了裁審銜接機制長效化、受理范圍一致化、審理標準統一化。突破了勞動仲裁“五日”內立案的規定,凡仲裁申請書書寫規范、材料準備齊全、符合受案條件的當日受理當時立案。
此外,還特別為農民工和城鎮弱勢群體開設了勞動爭議仲裁“綠色通道”,實行特事特辦,幫助其申請法律援助,快速、有效地處理案件,減少勞動者維權成本;對涉及較大或10人以上且雙方有明確調解意愿的勞動爭議或已達成和解協議,需要制作仲裁調解書的案件,實行一站式服務,當場立案、當場調解,當場送達即時生效的調解書,有效提高辦案效率,切實減少了群眾訴累。
今年截至目前,昌吉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共接待群眾來訪上千人次,受理各類勞動爭議案件240件,通過綠色通道處理案件30件,為勞動者挽回經濟損失13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