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公安部對全國首批擬命名“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候選對象予以公示,新疆5個派出所榜上有名,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區分局紅廟子派出所是烏市唯一入選的派出所。
把轄區從“治安亂點”打造成群眾滿意的美好家園,是紅廟子派出所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的最大收獲,民警們多元化調解矛盾、全時空守護平安、全方位服務群眾,讓群眾生活越來越幸福。

合力打造平安環境
紅廟子派出所地處城鄉接合部,轄區商住小區多、流動人口多。以前因接警量大,民警常常一個警情沒處理完,又要趕著去處理下一個警情。執法不規范、群眾不滿意,各類投訴不斷,影響警民關系。
“那時候,民警天天忙著接處警、辦案子,連走訪群眾的時間都沒有。”紅廟子派出所所長張鵬說。
如何遏制案件高發勢頭,為轄區群眾打造平安祥和的生活環境,成為民警工作的重中之重。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我們要發展好、創新好‘楓橋經驗’,就要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成立群防群治組織,建立‘六位一體’的協調聯動機制,共筑全民參與的安全防范銅墻鐵壁!”紅廟子派出所教導員楊長松說。
記者看到,在紅廟子派出所轄區,到處閃現著“紅袖標”的身影。居民商戶、退伍老兵、大學生、外賣小哥,都成了治安志愿者。
在西城街開飯館的陳叢斌說:“我們店里有時會遇上醉酒鬧事的客人,按下‘一鍵式報警’,周圍的‘十戶聯保’商戶很快就會趕過來,民警也會及時處理,給我們減少了損失。”
在紅廟子派出所轄區,所有社區警務實行“一組+N戶”的工作方法,經過民意調查,群眾對民警滿意率達99%以上。經群眾主動提供線索,協助派出所破獲了多起案件。
嘉和園社區警務室民警牛星星的轄區有3個老舊小區,以前這些小區物業管理不到位,常發生入室盜竊案件。自從小區落實群防群治措施后,再也沒有發生類似案件及群眾上訪事件,整個社區安寧和諧。
近年來,電信詐騙案在全國各地呈高發態勢,紅廟子派出所也面臨這一問題。“陌生來電別輕信,親人電話打不通,不急不躁請等待……”為做好防范電信詐騙宣傳工作,民警王建文寫了打油詩,宣傳反詐騙。派出所還制作了反詐騙知識PPT、音頻,在社區、公交車站、商鋪等地方廣泛宣傳。
“今年以來,轄區電信詐騙發案數逐月下降。”王建文自豪地說。
多元化調解糾紛
“外面的車停在我們小區,車主與小區住戶發生了爭執,你們快過來看看。”11月5日,西城街北社區居民劉照來向紅廟子派出所民警反映。
民警很快趕到現場。
“我們小區只有20多個車位,你把車停在這里,我們咋辦?”小區住戶陳某話音剛落,停車男子不愿意了,“我來這里走親戚停一會兒車怎么了?”雙方互不相讓,民警只好將他們帶回派出所調解。
“他來看望親戚,停一會兒就走,沒必要發這么大火。”聽了民警的話,陳某有點不好意思,“也怪我,沒了解清楚,還以為是外面的車停進來了。”就這樣,在民警的調解下,糾紛很快平息。
2010年5月,紅廟子派出所成立了烏魯木齊市首家治安司法聯合調解室,形成由公安部門牽頭,司法所工作人員、社區志愿者等群體組成的多元化“大調解”機制,現在調解的主力軍又增加了老黨員、律師、社區干部、物業公司工作人員、居民代表等。
“當時成立調解室是為了緩解民警壓力。”楊長松坦言,轄區發生的治安案件,走法律程序工作量很大,如果能進行治安調解,不僅能減輕民警工作量,還能促進轄區和諧。
發生糾紛,涉事雙方情緒激動,調解工作并不好做,民警的經驗是:將雙方分開一會兒,冷靜下來再做工作。派出所專職調解民警李惠卿總結了“調解七法”,包括開門見山調解法、換位思考調解法、案例說服調解法等。
今年10月的一天,新居社區警務室民警宋亞軍調解一起鄰里糾紛:一戶居民請朋友吃飯,酒后深夜大聲談話及唱歌,影響鄰居休息,雙方發生爭執,差點打起來。在宋亞軍的調解下,喝酒的居民道歉:“我酒后忘形,打擾大家休息,是我不對。”找上門理論的居民說:“我不該當著你朋友的面那么說你,我也不對。”兩人相視一笑,還是好鄰居。
據了解,紅廟子派出所調解室成立以來,已調解各類矛盾糾紛4000多起,調解率100%。
全方位服務群眾
11月14日,記者前往紅廟子派出所。乘坐910路公交車到達終點后,距離派出所還有近一公里路程。此時,公交站臺背后張貼的“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務群眾‘零距離’”的宣傳牌吸引了不少人觀看。
原來,由于紅廟子派出所位置比較偏遠,周邊巷道岔路多,容易走錯,為此,紅廟子派出所在公交站開通了便民服務車,專門接送到派出所辦事的群眾。
“真是太好了,服務周到又貼心。”準備到派出所辦事的居民阿女士豎起大拇指稱贊。
為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紅廟子派出所各社區警務室、警務站也推出了不少便民利民措施,尤其圍繞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措施,受到群眾好評。
牛星星告訴記者:“轄區居民宋某今年30歲,是一名腦癱患者,跟父母一起生活,社區工作人員幫其辦理低保手續時發現他沒有身份證,就找到了我。”宋某因為生病無法出門,沒辦法拍證件照,牛星星聯系了沙依巴克區公安分局戶口身份證辦理中心的同事,上門為宋某拍照,身份證很快辦好了,宋某的低保手續隨之順利辦妥。
“群眾的事無小事,只有把群眾當親人,解決他們的急事、難事,才能得到信任和支持。”派出所民警買買提艾力·艾再孜說。買買提艾力曾跑前跑后忙了兩個月,幫轄區居民古某收養的女兒小艾落戶,讓孩子順利入學;長期幫扶生活困難的田某一家,讓他們克服困難勇敢面對生活。
為更好地服務群眾,紅廟子派出所每位社區民警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警務室”,群眾通過微信可以直接向民警咨詢問題。“線上線下”雙頭并進的服務模式,讓“鄰家警察”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