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北村的基層治理實踐
鄉村安,百姓安,國家穩。中國進入新時代,對鄉村有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喚著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初冬的精河縣,美麗的景色讓人沉醉。走進阿勒泰地區精河縣茫丁鄉皇宮北村平安志愿者馬木提·木沙家,火爐上的茶壺咕嘟咕嘟作響,屋內裝飾是田園風,墻壁上有金黃的玉米、火紅的辣椒、雪白的棉花。馬木提說:“現在大家兜里有錢了,更有干勁了,這都是工作隊帶來的變化。” 今年以來,精河縣委政法委駐皇宮北村“訪惠聚”工作隊打造一戶一景田園風、建立村民說事點、開展村民積分制,探索出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路,讓群眾成為社會治理最大的受益者。 一戶一景新時尚 “自家庭院都不美,還怎么建設美麗鄉村呢?”11月7日,馬木提邊說邊帶記者參觀自家小院。已經入冬,可馬木提家小院里幾盆花開得正艷,院子里連一片樹葉都沒有,住宅區、種植區、養殖區劃分清晰,就連過冬的柴火都碼放得整整齊齊。 在皇宮北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著綠植、花卉,庭院變為小花園、小景園,煞是好看。 “‘美麗庭院’創建是手段,目的是通過創建工作增強群眾參與度,改變村民衛生習慣,提升村民素質,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皇宮北村第一書記、精河縣委政法委駐該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李寧春說,皇宮北村實際居住150余戶村民,在爭創美麗庭院過程中,該村充分發揮平安志愿者作用,由1名平安志愿者聯系10戶村民,形成橫向到戶的模式,共同打造田園風庭院。 馬合木提·艾合買提是馬木提負責的10戶村民之一。走進馬合木提家的生活區,南瓜藤、葫蘆藤攀爬交織,桌子上擺放的南瓜和葫蘆上還刻著“萬事如意”“身體健康”等字樣,這都是馬合木提的巧手做成的工藝品。 “你看,我在墻的側面也開了個門,裝好后,那邊作為養殖區,以后院子里就更干凈了。”馬合木提對小院還有很多規劃。 為切實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文明水平,皇宮北村還將美麗庭院創建工作納入該村村規民約,每周開展環境衛生大評比,對環境衛生差的家庭進行通報。 幾次評比后,美麗庭院創建成為家家戶戶的“門面”。馬木提說:“現在,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變了。” 在皇宮北村,除了家家戶戶爭創美麗庭院,該村成立的3家合作社也參與了此項創建工作。李寧春說:“我們在3個合作社都安排了黨建指導員,形成黨建工作縱向到企業。一方面幫他們把關安全生產,另一方面引導他們共創美麗鄉村。” 走進天使之城服裝專業合作社,映入眼簾的是由合作社成員做的西裝、禮服、床單、被套等。該合作社負責人其曼·阿布萊克說:“我們合作社在參與美麗鄉村建設中,有‘面子’也有‘里子’。” 李寧春是該合作社的黨建輔導員,他介紹,該合作社吸納了12名村民在這里就業,每人每月能拿到2000余元的工資。他們當中,還有3名群眾向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從一戶人家到全組參與,從一個組到全村參與。如今,皇宮北村以黨建為引領,通過橫向到戶、縱向到企業的形式引導村民自治,創建美麗庭院工作已成為皇宮北村的新時尚。 “建設美麗鄉村,打造美麗庭院是核心,我們要激發農戶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的積極性,通過美麗‘小庭院’推動鄉村‘大治理’。”李寧春表示,該村將爭創該縣的美麗鄉村示范村,真正將一處美變成一片美,一時美變成長久美。 建說事點解民憂 “我在水廠旁開墾的20畝地,現在村里不讓種了,你們說咋辦?”11月8日,是皇宮北村“村民說事日”,村民庫爾班·斯迪克說出了自己的“鬧心事”。 今年6月,精河縣委政法委駐皇宮北村“訪惠聚”工作隊,運用自身優勢在村里打造村民說事點,旨在暢通民意訴求渠道,推進鄉村各項事業發展,提升為民服務水平。 該村定于每周五舉辦“村民說事日”專項活動,由包村縣委領導、鄉鎮機關站所負責人、村“兩委”、駐村工作隊、村法律服務工作室負責人和村民等參加。 該村法律顧問帕力坦·阿不力孜對庫爾班說:“你的地在水源地附近,水源地處于保護區,在水源地附近種地會導致污染,所以你不能耕種土地了。” 最終,經帕力坦建議,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庫爾班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請相關補助。庫爾班當場豎起了大拇指,該村立即安排專人協助其辦理申請補助事宜。 精河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王炎召說:“目前,我們已經在全縣各村(社區)推廣開展‘村民(居民)說事日’專項活動,全面構建起村民說事、現場解答、干部領事、高效結事的格局,確保了村民說事‘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這樣的活動‘亞克西’!有了說事點,我們不出村就能辦好多事。”村民熱西旦·沙吾提深有感觸地說。8月30日,她在“村民說事日”反映了其丈夫身患腦溢血出行不便的困難訴求。工作隊立即將她的情況反映到該縣殘聯,在2個工作日內就為其解決了輪椅和坐便器的問題。 熱西旦說:“我丈夫做手術時,村干部送來了捐款,還定期給我送米、面、油,有他們在,我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 李寧春介紹,自村民說事點成立以來,除每周五舉辦“村民說事日”活動,村委會還安排村干部和工作隊隊員以及律師輪流在說事點坐班,做到村民有事隨時解決。截至目前,該村村民說事點共解決群眾矛盾糾紛和困難訴求30余起,做到了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搭建‘村民說事點’的平臺,就是為干部、群眾架起連心橋,通過傾聽老百姓的心聲,了解老百姓的意愿,干部們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王炎召表示,今后,該縣將在打造村民(居民)說事點的同時,將聯合各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共同為群眾解難事,讓群眾辦每一件事有理可據、有法可依,實現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當地。 人人積分爭紅星 “我已經積了194分了,一分一塊錢,我隨時可以到村里的超市兌換生活用品。”11月8日,皇宮北村村民古麗祖合熱木·米爾孜再提高興地說。 當天下午,在該村開展的衛生評比中,古麗祖合熱木家加了3分,至此她成為皇宮北村積分最高的村民。 在古麗祖合熱木家里,記者看到,床鋪上整齊地擺放著被褥,院落里的地坪剛剛灑過水,就連圈內牛羊的糞便都被整齊地碼在一起。工作隊隊員肉鮮古麗·依明江說:“古麗大姐家一直很干凈,我們平時入戶走訪的時候,她家也都收拾得妥妥帖帖。” 在皇宮北村,每家每戶都有一份自家的積分賬單。按照村委會規定的《皇宮北村群眾積分管理辦法》,村民積分的內容包括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參與村級事務等,加分分值從2分到500分不等。比如,主動參與鄰里之間矛盾糾紛化解的加2分,重視子女教育,孩子考上大學的加500分。 肉鮮古麗說,在皇宮北村,積分制度已經實行了5個月。截至目前,幾乎每戶的積分值都在100分以上。 今年6月,工作隊按照計劃,與村里兩家超市簽訂協議,村民可憑借積分在這兩家超市兌換商品。 “積分不僅可以兌換商品,積分高的群眾還可優先享受相關惠民政策。”李寧春說,村民積分制與村組評定紅星掛鉤。他介紹,皇宮北村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按月評星,評定采取自評和黨支部研究確定的方式進行。按照好3顆星、較好2顆星、一般1顆星、差沒有星的標準評定。 11月初,馬木提為組長的村民第三小組被評為10月份的標兵。“我們小組因為環境衛生好,脫貧致富的氛圍好,已經有3顆星了。”馬木提說,他將和小組村民們相互監督,要保持住這個榮譽。 每月25日,各村民小組開展自評。評定紅星情況與村民小組內干部和平安志愿者的月度評分掛鉤,每授一顆星網格內干部和平安志愿者加10分。村組評星情況作為評先評優、后備干部培養、民主評議、年度考核、兌現績效的重要依據。 王炎召說:“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既要從頂層設計出發,完善鄉村治理的體制機制,又要從基層自治著手,不斷激活鄉村創新力量,為鄉村發展凝聚合力。精河縣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繼續發揮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作用,建立健全組織、制度、管理和保障體系,創新探索基層社會治理經驗,解決好群眾遇到的操心事、煩心事,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