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積極爭取項目資金、聘請工作人員,不斷加大對各級各類文物遺址點的保護,通過采取對文物遺址本體進行保護性修繕、加裝護欄和掛牌立碑保護等措施,使全市各類文物遺址得到了有效保護。
10月23日一大早,昌吉市文物局工作人員來到位于昌吉市人民公園的昌吉古城遺址,查看昌吉古城保護性修繕效果,查驗各標段墻體夯實效果和文物遺址立碑文字介紹規范、對整個修復效果進行評估。
今年昌吉市爭取自治區文物修繕項目資金180萬元,對該遺址五個部位進行保護性修繕,遺址修復自今年4月開工建設,共進行夯土作業1300立方米,修復遺址700米。目前已經全部完成。
“這次我們施工本著以舊修舊的原則,進行一些夯土建筑,它的密實度也要強于整個土坯的系數。”新疆金滿建筑園林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文物施工現場質量把控部負責人韓生永說。
在昌吉市城北的寧邊古城遺址點記者看到,古城本體10米以內已經加裝了23塊保護性圍欄,并樹立了新的文物遺址保護標識說明牌,工作人員正忙著對圍欄內散落的垃圾進行撿拾和打掃。今年68歲的張大明住在寧邊古城廣場附近,一有空就要來到這里看一看這個歷史久遠的文物古跡,看到工作人員正在撿拾圍欄內的垃圾,他也主動加入,撿拾垃圾。“有了護欄以后,人攀爬少了,垃圾也少了,可以保護古跡遺產。”張大明說。
據了解,截至目前,昌吉市境內共有不可移動文物遺址43處,已公布11處,其中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1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4處,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6處;尚未公布的文物遺址有32處;在昌吉市文博中心和清代糧倉共有館藏文物2164件,包括各個朝代的古幣銀幣、清代的馬鞍,察合臺銀幣、紅陶袈裟罐、蓮花紋方磚等珍貴歷史文物。
昌吉市文物局局長王紅說:“近年來,昌吉市加大了對文物遺址點的管理和保護,對全市境內的43處不可移動的文物遺址點,全部實施掛牌保護,聘請了野外看護員,每日進行巡查,定期邀請專家對文物遺址點的現存情況進行分析和研判,有效地保護了我市境內文物遺址點,今年我市積極爭取項目資金180萬元,用于昌吉古城的修繕,計劃明年對我市境內的唯一一處國家級不可移動的文物遺址點三十里大墩烽火臺進行維修和加固。”
鏈接:
昌吉古城遺址位于昌吉市城區東北角、紅旗路、市人民公園一帶。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掘出土了開元通寶、察合臺銀幣、泥質灰陶盤等文物,確定為唐代風格的城池,即張堡守捉城,距今約為1300多年,原城南北長約1100米、東西寬約600米,可以確定該遺址是與唐代的北庭都護府同時期的“絲綢之路”新北沿途建制城池之一,而且一直沿用至宋元時期。
現在遺址僅存825米、3處塔基周長282米,1990年被命名為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