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菜、清理、捆扎……10月21日11時,當記者來到喀什地區喀什市伯什克然木鄉喀拉庫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穆合塔爾·麥海提家中時,他正在菜地里忙碌。“今年我種的菜長得好,已經在巴扎上賣了1300多塊錢,這是最后一批。”穆合塔爾高興地說。
喀拉庫木村是深度貧困村,人多地少。在這樣的地方,村民不僅能吃上自家種的辣椒、西紅柿、黃瓜、豆角等蔬菜,還有富余拿到巴扎上賣,對于以往“一天三頓都吃白菜、土豆”的村民來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6年,為幫助村民脫貧增收,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新疆財經大學、喀什地委辦公室駐喀拉庫木村“訪惠聚”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以“一架葡萄、一畦菜地、一個果園、一個牲畜圈”為標準,帶領村民發展庭院經濟。截至今年10月,全村634戶村民已有605戶完成庭院改造,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2戶。
走進穆合塔爾家的小院,記者看到架上掛滿葡萄,果園和菜地里的無花果、紅棗、白菜等正等著主人采摘,羊圈里的20只羊正埋頭吃著青草。
“以前我的院子可不是這樣的,只有幾棵果樹,牲畜和居住區沒有分開,院子里很臟很亂。”穆合塔爾回憶說,“剛開始村干部號召大家進行庭院改造,我心里還不情愿。一會兒要弄菜地,一會兒要修羊圈,我覺得太麻煩了,真不想干!”
村里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成員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遇到勞動力不足的家庭,干脆擼起袖子幫著干。2018年、2019年兩年,村里共購買17萬株菜苗免費發放給村民,一批又一批的農業技術人員也走村入戶,傳授蔬菜種植技術。
穆合塔爾看著羊圈里將要出欄的羊,喜上眉梢:“現在我家不僅里里外外都很漂亮,錢袋子也越來越鼓了。”
庭院經濟不僅讓村民實現了增收,也提振了這個深度貧困村的精氣神。走在路上,記者看到,村民制作的水車、掛滿葫蘆的拱門把村子裝點得格外美麗。
“伯什克然木鄉是有名的‘百果之鄉’,這些年鄉里通過舉辦葡萄、石榴采摘節等,吸引了很多游客,來村里旅游的人也越來越多,今年就有3萬人次。”喀拉庫木村黨支部書記麥麥提明·斯迪克說,“目前,我們正在發展鄉村旅游,把農家樂和觀光采摘結合起來,讓貧困戶足不出戶持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