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瑪納斯縣政府辦公室駐包家店鎮皇工村“訪惠聚”工作隊
深耕過的土壤總會有豐碩的回報。自從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政府辦公室“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進駐后,他們像犁鏵深入泥土一樣,撲下身子為民辦事解憂,贏得了瑪納斯縣包家店鎮皇工村村民們的廣泛贊譽。
村委會變“打卡地”
“網上有網紅‘打卡地’,咱村村民的‘打卡地’就是村委會大院。”10月8日,皇工村黨總支書記安志和自豪地說,如今里外一新的村委會寬敞明亮、設施齊全,各類文化活動一波接著一波,就像一塊吸鐵石一樣把村民都“吸”了過來。
駐村以來,工作隊在“聚民心”上下功夫,從強化村級陣地功能入手,多方爭取資金130萬元升級改造村委會、村民活動中心,新建家風家訓館、塑膠籃球場和志愿服務站,還購置健身器材40套、圖書7000冊,讓村委會大院成為村民比家風、長知識、強體魄的好去處。此外,工作隊還協調資金實施了1公里巷道路面硬化、17公里自來水改造等12項惠民工程。
“硬件”完善了,“軟件”也要跟上。工作隊幫助村“兩委”梳理制定村干部職責12項,細化工作流程5項,建立工作隊與村干部結對幫帶、首問負責和輪崗坐班等制度,不斷提升村干部工作能力。建立村民“民情訴求臺賬”,與村“兩委”集中會診、對癥下藥,實行掛號銷號管理。每月召開民情分析會,將疑難問題按照“上級協調解決、部門聯合解決、派出單位兜底解決”的原則,進行細致分類、精準施策、跟蹤問效,先后解決一般問題67個,疑難問題23個。
“村民的訴求解決了,和工作隊、村‘兩委’的心貼得更近了,村民們往村委會大院跑得更勤了。”安志和笑著說。
幫扶解困見真情
“感謝工作隊讓我的生命獲得了延續和重生。”8月28日,村民張玉成在微信朋友圈里發了這樣一段話。
今年43歲的張玉成患有較嚴重的心臟病,妻子去世多年,家里也沒有子女,僅靠低保金和土地流轉費維持生活,平時的醫藥費、治療費是他最大的難題。年初,工作隊組織派出單位干部職工和村黨員干部為張玉成捐款6420元。由于張玉成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工作隊就幫助其發展庭院特色養殖,年初為他購買了50只種兔、20對種鴿,預計年底可增收5000余元。同時,工作隊利用張玉成會扎掃把的手藝,幫他聯系銷售了500把掃把,增收10000元。
過去,低保戶馬木提·依明一家生活困難,一家5口人的日常生活僅靠低保金和他一人打零工維持。年初,工作隊出資幫他擺起了烤肉攤,并給他妻子聯系了餐廳服務員的工作。如今,兩人月收入4000余元,主動申請退出了低保。
幫助阿美蘭·吾守爾修繕屋頂,為困難群眾阿曼古麗·肉孜申請大病救助,給種植大戶劉大明搶栽番茄苗……駐村期間,工作隊辦的一件件實事好事,贏得了村民的稱贊。
文化潤心促和諧
“工作隊的人啊人人愛,和咱們結親結對情誼深似海,帶領我們圍繞總目標,昂首挺胸大步往前邁……”村民何吉山自編自唱的新疆小曲子,唱出了村民們的心聲。
工作隊深入走訪挖掘能歌善舞的文化能人,采取“工作隊扶持+能人牽頭”的方式,組建“彩虹錢桿舞”“金嗓子小曲子”等特色文藝隊4支,吸納145名村民加入。工作隊還與文化能人一起將黨的各項惠農政策、身邊的好人好事編排成了新疆曲子在各村巡回演出。文藝隊創作的《鄉村振興開啟我們的幸福生活》《包家店面貌一片新》等作品在瑪納斯縣小曲子大賽等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從沒想過我們這些莊稼人也能走出黃土地,登上大舞臺,還能拿上一等獎,這真得感謝工作隊的辛勤付出啊!”村民陳秀蘭感激地說。
駐村以來,工作隊利用鄉村大舞臺、文化大院等陣地,廣泛開展“我給親戚送月餅、親戚給我送馓子”“農民豐收節趣味運動會”等活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力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舉辦以“群眾寫、群眾演、群眾都參與”為宗旨的文體活動60余場次,讓各族村民在說說笑笑、唱唱跳跳中加強交流交往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