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登上海拔超過4千米的礦山,頭暈目眩;
第一次用雪水刷牙洗臉,冰冷刺骨;
第一次到最偏遠的霹靂村走訪磨破了一雙鞋,疼痛難忍;
……
在新疆,河南小伙苗武振經歷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從年少時努力奮斗,背起家庭重擔,到現在克服艱難,扛起家國責任。長路漫漫,步履維艱,而他卻輕描淡寫:“我的少年給了家庭,后半生要獻給祖國。”
少年 奔赴邊疆
苗武振,1986年出生在河南,年少時母親因病去世,為此,家里負債累累。
2003年,苗武振搭乘親戚家的卡車,一路顛簸到新疆,投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的叔叔。
“可以說叔叔是我年少時的引路人,他指引我學技術,當警察,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苗武振告訴記者。
剛到庫爾勒市那年,苗武振才17歲,高中還沒有畢業,更別說其他工作經歷。為減輕家里的負擔,早日還清債務,在叔叔的幫助下,苗武振成了當地一個農貿市場的管理員。
“當時工作比較清閑,我想學點技術,叔叔就建議我繼續上學。”苗武振說,他在工作之余上電大,學習法學專業,順利拿到了大專文憑。
2008年,在全家人的努力工作下,家里的債務還清了。
無債一身輕。苗武振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穿制服,當警察。“苗武振下定決心。
當年6月,正逢庫爾勒市招聘輔警。苗武振成功應聘,成為一名輔警。“輔警只做巡邏等輔助性的工作,而我想當的是民警。”苗武振說。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苗武振不斷努力。2010年,他終于考入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公安局,成為一名真正的警察。
“得知考上的消息,我興奮了一夜,打電話告訴家人朋友我要當警察了。”苗武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難掩興奮。
青年 駐守邊疆

25歲前,苗武振挑起的是家庭責任;25歲之后,苗武振扛起的是家國重任——守好邊疆。
2010年10月底,苗武振到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公安局報到。
“第一次到帕米爾高原,當時路不好,從喀什市到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就用了8小時。”苗武振說,剛去那段時間,他出現了高原反應,缺氧頭疼。
經過一個月的綜合培訓后,苗武振被分到最偏遠的馬爾洋鄉派出所。馬爾洋鄉牧民居住散、遠,開展工作需要跋山涉水,異常艱辛。
“有一次去一牧民家走訪,我騎著馬走在山路上,突然馬受到驚嚇,把我甩翻,我一只腳卡在腳蹬子上,倒掛在馬的一側,頭下就是懸崖。”苗武振說,那一次,他差點丟了性命,現在想想還心有余悸。
時任馬爾洋鄉派出所所長的丁發根告訴記者,雖然他經歷過很多危險時刻,但是看到苗武振懸在懸崖邊的那一刻,他開始害怕了,“我帶出去的人,就得保證他們的安全。”
在帕米爾高原9年,苗武振學會了堅守,耐住了寂寞。現在,他是塔縣公安局政工室主任。
此生 扎根邊疆

8月28日,記者見到了苗武振一家三口,2歲的女兒一臉未睡醒的樣子。
“她在塔城午睡只要2小時,而在塔縣4個小時都睡不醒。”苗武振的妻子梁珍珍告訴記者,女兒出生后,一直跟隨姥姥在塔城生活,剛來塔縣還不太適應。
梁珍珍回憶,有一次,她帶女兒來喀什,在機場,女兒見到門口穿制服執勤的民警,以為是爸爸,盯著看了半天,伸著胳膊,仿佛在說“爸爸,你怎么還不抱抱我”。
“女兒在視頻里見慣了我穿制服的樣子,現在能認出的也就是制服。”苗武振說到這里有些心酸。
不只錯過了女兒的成長,苗武振也錯過了見大哥最后一面,錯過了妹妹的婚禮。
苗武振的妹妹比他小9歲,當年他離開河南時,妹妹才8歲。今年妹妹結婚,但他因為工作需要無法回去參加她的婚禮。
“很對不起妹妹,當年離開家時妹妹還小,現在都結婚了,對她的關心太少了。”苗武振說,他從小跟哥哥一塊長大,然而哥哥因病去世,他也未能趕回老家見一面。
“雖然有錯過、有心酸,但是能為祖國守護邊疆,我很自豪。”苗武振堅信,所有的經歷定會助其成長。
這就是苗武振,從河南到新疆,從平原到高原,站得高了,心也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