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建為引領,鍛造鐵一般隊伍;發揚工匠精神,精耕細作社區警務,不讓矛盾糾紛出“責任田”……今年以來,和靜縣公安局城鎮派出所積極創新維護平安、化解矛盾、服務群眾的新舉措,全力打造新時代“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黨建引領聚警心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強則民警強。
今年7月9日,和靜縣公安局城鎮派出所民警李永樂得到線索,該縣棋盤室的幾名“常客”最近出現在該縣王府東區某小區地下室內,疑似在賭博。
得到線索后,李永樂立即向該所領導匯報,并和同事一道趕往現場。很快,他們在該小區一間地下室內將6名犯罪嫌疑人抓獲,并當場查獲40余張籌碼卡和數千元現金。
“這些錢你拿走,希望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我回去后再好好‘孝敬’您。”一名犯罪嫌疑人企圖以豐厚條件利誘李永樂,讓其網開一面。
“你想多了,你這樣做沒有任何用。”李永樂果斷拒絕,并等支援民警到達后將犯罪嫌疑人全部帶回派出所。
隨后,李永樂和同事順藤摸瓜,將另外3名經常在一起從事賭博活動的犯罪嫌疑人抓獲。
“我是一名警察,也是一名黨員,決不能以權謀私。”李永樂說。
和靜縣公安局城鎮派出所現有42名民警,其中黨員民警13名。近年來,該所始終將黨建融入隊建中,構建“黨務+警務模式”,靈活運用“主題黨日”“傳幫帶”等活動載體,網上網下定期開展黨員學習活動,用黨性凝聚警心。
“我們始終把政治建警放在首位,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對公安工作的引領作用,努力鍛造一支擁有鐵一般紀律的隊伍。”該所所長秦睿熠說。
巧借民力抓治安
城鎮派出所轄區流動人口多,娛樂場所、特種行業多,治安狀況較為復雜。如何做到“發案少、秩序好”?
“群防群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秦睿熠說,該所將社區干部、小區保安、行業場所管理人員、企事業單位安全管理人員等組織起來,協助民警開展安全檢查、不文明行為勸導、鄰里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
此外,該所利用管區民警帶領民兵步巡、定點車巡等方式,提高街面見警率。
今年5月,該縣一名社區干部在逛街時聽說,一名自稱社區干部的女子近期頻繁出現在該縣和克再村、查汗通古村,稱可以幫助老年人辦理低保、養老保險,疑似詐騙。
該社區干部立即向該所值班民警反映。該所立即開展偵查,安排民警通過入戶走訪的形式,在查汗通古村將犯罪嫌疑人阿某抓獲。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截至目前,該所依靠群眾力量收到重要治安線索近百條。今年以來,該所轄區發案率較去年有了大幅下降。
每名民警都有“責任田”
在日常工作中,該所不斷強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確保轄區群眾“裝著問題來,帶著滿意走”。
今年8月,游客王某一家在該縣一家餐廳吃晚飯時,因餐廳噪聲過大,與餐廳老板發生口角。
“小矛盾如果不及時解決,很容易激化,演變成大問題。”該所民警王斌年告訴記者,事發第二天,他在轄區走訪時聽說此事,便利用午休時間找到當事人王某和餐廳老板,面對面耐心勸導,最終將矛盾化解。
“以往,都是群眾來找民警,現在是民警主動找群眾。”秦睿熠說,該所轄區有3個村、12個社區,為了最大限度地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當地、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該所將管區細化,讓民警認領“責任田”,實現了矛盾不出“責任田”。
“微警務”解群眾難題
“多虧了你們,幫我們找到了孩子。”今年7月19日,在城鎮派出所克再東路警務室,古女士激動地對警務室民警說。
當日,古女士帶年僅3歲的女兒逛街時,在該縣老市場內不慎將孩子弄丟。該警務室民警接到報警后,很快就幫古女士找到了孩子。
效率之所以這么快,得益于該所推行的“微警務”舉措。接到警情后,該警務室民警兵分三路,一路前往老市場監控室調取監控畫面,另一路在社區群、老市場內外及周邊商戶微信群發布走失女童的相關信息,第三路則帶領社區干部進入老市場尋找。
沒過多久,便有商戶在微信群里提供線索,民警據此找到了走失女童。
今年以來,該所廣泛利用現代社交媒體,推行“微警務”工作模式。社區民警主動融入社區物業管理、業主委員會等群體的微信群、QQ群,并在群里亮身份、做宣傳、答疑惑、解糾紛,借力“互聯網+社區警務”,不斷延伸社區警務工作觸角,更好地服務轄區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