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正式確立以來,布爾津縣人民檢察院收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7件,立案審查15件,依法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5件,用公益訴訟“利器”,守護公共利益。
用法律紅線守護綠色家園
布爾津縣禾木鄉綠樹蔥郁,植被茂密。2015年11月期間,被告人阿某某為翻修自家房屋,在禾木鄉公益林處,盜伐林木65棵,事后被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緩期1年6個月執行,并處罰金3000元。
刑事部分雖已執行完畢,但其沒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規定補種林木和繳納罰款。這是布爾津縣人民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的自治區公安廳森林公安局阿爾泰山分局移送的涉林犯罪案件中的一件。
今年4月,布爾津縣人民檢察院向阿爾泰山森林公安分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依法恢復被破壞的植被。
6月2日,布爾津縣人民檢察院收到阿爾泰山森林公安分局的回函,針對阿某某盜伐林木的案件,已作出行政處罰和要求補種林木,并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舌尖上的安全不容小覷
“互聯網+”為生活帶來巨大便利,一到飯點,打開手機APP,足不出戶便能解決吃飯問題,然而網絡外賣食品的安全問題也讓不少人擔憂。
2018年,布爾津縣人民檢察院組織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專項行動,對轄區“美團”網絡外賣餐飲進行檢查,共檢查了96家商家的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其中42家只有單證,20家沒有證照。
對此,布爾津縣人民檢察院依法向布爾津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行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布爾津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立即組織核查處置,全面治理消費安全領域存在的問題。
探索擴容監督增加群眾獲得感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對美發、美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為群眾營造放心、安全的美發、美甲消費環境。
今年5月,布爾津縣人民檢察院對布爾津縣域內美發、美甲店進行了隨機走訪。在走訪中發現美發店存在染發劑、美發用品無中文標識、無法提供所使用化妝品的資質和票據、無供貨商進口手續等情況;美甲店內美甲、美瞳用品存在無中文標識或者無品名、廠家、生產日期等情形。
針對上述情況,布爾津縣人民檢察院依法向相關職能單位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對縣域內美發、美甲店加強市場監督,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