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通訊員 李文倩)“如今,我們皮羌村泥巴路鋪成柏油路,土塊房變成整潔美觀的安居富民房,喝的是干凈的自來水……自從村里來了新‘管家’,我們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村民毛如拉·艾海提看著家鄉的變化感慨道。
科學規劃家園美
以往,村民自建房見縫插針、雜亂無章,村級道路坑洼,土堆、草堆、垃圾堆隨處可見。為改善村民居住環境衛生,阿圖什市財政局“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進駐后,對轄區村民逐戶排查,通過入戶宣傳、農牧民夜校交流等方式,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積極協調資金,按照“整體規劃、逐步推進”的整治措施,投資4962.89萬元完善村道路建設,投資151.16萬元推動119戶367人的安全飲水項目建設落地,投資16萬元建設60平方村衛生室項目,投資191萬元建設3.24公里防滲渠,投資19.89萬元新建2處、維修2處藥浴池項目,投資24.65萬元完成牧點農牧民培訓及活動場所維修等,用實際行動贏得村民稱贊。
為切實增強村民生活幸福感,工作隊“趁熱打鐵”,先后開展“廁所革命”“圍墻革命”“垃圾革命”“衛生間改造革命”等提升鄉村顏值,架設新能源路燈108盞,設計文化宣傳墻8面。“村里的道路寬了,房子整齊嶄新,晚上走在路上亮堂堂的,多虧了工作隊。”在村里居住了70余年的阿布都艾力·買買提明老人說。
勤勞致富生活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工作隊重點引導村民轉變傳統觀念,加強技能培訓,加大就業力度,鼓勵村民勤勞致富。
積極向貧困戶宣講扶貧政策,張貼惠民明白卡,讓村民知曉扶貧政策,主動擯棄“等靠要”思想。通過舉辦種植、養殖、電工、廚師、修理工等實用技術培訓,鼓勵村民自主創業。
按照“輸出一人、穩定一家、脫貧一戶”的工作思路,主動搭臺子、引路子,聯系轄區華偉釩鈦廠,實現32名貧困戶就近就業;聯系保安公司、餐飲企業,推薦56名富余勞動力就業,實現人均增收2.2萬元。
畜牧養殖業是皮羌村主導產業,戶均牲畜達117頭(只),每年畜牧業收入占村民年總收入的70%以上。工作隊通過實地考察,確定“小畜大畜齊發展,育肥繁育兩融和”的增收致富思路。根據致富愿望強、誠信意識好、群眾認可度高、具備發展能力等標準確定黨員致富示范戶5戶,與貧困戶結成“1+N”捆綁對子,發展“大戶帶小戶”的養殖示范模式,并給103戶養殖戶協調發放扶貧小額貸款356萬元。此外,針對村民務工工期短、務工信息少等實際困難,工作隊利用農閑時間,籌措專項資金1.93萬元,先后組織42名村干部、黨員、貧困戶代表到周邊村莊看做法、學經驗,讓帶頭致富人登上農牧民夜校講臺談感受、講體會,引導村民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轉變,激發干事就業能力。
鄉風文明心靈美
“別人存錢,我們存‘文明’,這本‘存折’的意義大、價值高。”村委會主任阿里甫江·依明說。為使文明村風從“一時美”邁向“持久美”,工作隊與村“兩委”根據村民的日常行為修改完善26項村民村規,采取文明積分制管理,村民言行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予以舉證加分,反之扣分。為確保公平、公開、公正,在每個季度都會對本季度得(扣)分情況進行公示。文明積分累積到一定程度后,村民便可兌換肥皂、抹布、洗滌精等日常用品。
“年齡在6周歲及以上的全村男女老少,都可以辦理‘文明存折’,我們想以這種形式激勵更多村民關注并參與文明鄉村建設,營造良好風氣。”皮羌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海肉拉·努肉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