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伊犁日報記者 李亞鋒)十萬匹駿馬、百萬畝油菜花、千萬畝優質草場,每一個都是昭蘇的名片,每一個都是昭蘇的金字招牌。
近日,記者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采訪了解到,該縣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首位,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通過草場封育、禁牧還濕、濕地保育等系列措施,讓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獲得生態紅利。
“幾年前,由于過度放牧導致部分草場退化,草場植被覆蓋率低,處處可見裸露的草皮。2016年,昭蘇縣在全縣范圍內開展禁牧還草工作?!闭f起禁牧時的場景,昭蘇鎮庫爾吾澤克村牧民葉爾哈那提·唐加勒克記憶猶新。
當時他家有200畝草場屬于禁牧區。要圍欄禁牧,草原站工作人員多次到家里做工作,他還是有很多顧慮。
“主要是怕草場圍掉了,馬就沒地方放,沒有收入?!比~爾哈那提說。
隨著禁牧工作的有序推進,草場得到進一步恢復,葉爾哈那提家的養殖業也得到長足發展,他又引進兩匹純血馬,每年配種就有30余萬元收入。
錢袋子鼓了,葉爾哈那提搞庭院養殖的信心也更足了。
據昭蘇縣林草局草原站站長夏力哈兒·托依安別克介紹,全縣草場總面積845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為736.9萬畝,對75萬畝草場實施禁牧,對626萬畝天然草原實施草畜平衡管理,每年獎勵補助資金達4435萬元。圍欄禁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草原上綠草如茵,黃花、苜蓿隨處可見。
昭蘇縣下大力氣實施濕地保護工程項目,對全縣濕地進行封育保護,濕地動植物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2014年,牧民卡那提·阿不力被聘為濕地護林員,開展日常巡護,確保濕地各類動物不被驚擾。
“5年的濕地看護,讓我越來越喜歡這個職業,濕地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讓我倍感自豪?!笨翘嶙院赖卣f。
濕地生態環境日漸良好,越來越多的百姓享受到生態紅利。
牧民努爾古麗·沙坦一家以前靠在濕地公園里放牧為生,隨著濕地保護工作的深入推進,她家也結束放牧,在濕地公園邊開了一家牧家樂。
“濕地公園的環境好了,來的游客也多了,我們的收入自然就高了?!迸瑺柟披惻d奮地說。
2017年,昭蘇縣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是新疆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縣。此后,昭蘇縣生態文明建設得到長效鞏固,新增人工濕地約4萬畝,濕地總面積達56.1萬畝,林地覆蓋面積從原來的236萬畝增加到247萬畝,增加4.6%,地表水水質合格率達10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