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7日,正值盛夏時分,在祖國西陲的博樂市,太陽初升,地面就熱氣蒸騰。
8時30分,在博州邊境管理支隊小營盤邊境派出所門口,民警迪里夏提·帕里扎提正在打掃衛生,這時匆匆走來一名婦女,神情焦急地說:“迪里夏提警官,我被婆婆趕出家門了,你要給我做主。”
33歲的迪里夏提是小營盤邊境派出所警長,膚色黝黑,有“黑臉警長”的稱號。不過,“黑臉警長”有威嚴不假,但在群眾眼里,他更讓人信賴的是解決矛盾糾紛的耐心和專業。
迪里夏提把求助婦女請進辦公室,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
該婦女名叫阿依夏木(化名),是博樂市小營盤鎮努克特克日木村村民。兩年前,阿依夏木和木哈(化名)結婚,婚后兩人與木哈的母親畢某住在一起。因家庭瑣事,婆媳矛盾不斷。
當日一大早,阿依夏木與婆婆又吵了起來。阿依夏木當即決定帶孩子回娘家,可畢某堅決反對她帶走孩子,并將其趕出了門。
9時30分,迪里夏提來到畢某家。一進門,迪里夏提就對畢某說:“大媽,咱們有事好商量,你看我和你的孩子一樣大,我也工作忙,干家務活少,不會帶孩子……”
在勸說中,畢某漸漸敞開心扉,她說:“平時都是我幫他們帶孩子,我怕她帶不好,孩子生病了咋辦?”迪里夏提說:“孩子都是母親的心頭肉,你放心吧。再說從法律角度講,孩子的直接監護人就是父母,你說對不對?”
經過半個小時的勸說,畢某同意阿依夏木帶著孩子回娘家,雙方都冷靜幾天。
11時許,烈日當空。迪里夏提回到單位,還沒顧上喝一口水,就遇到兩位老熟人。
“迪里夏提,我要報案,木山欺負我是個殘疾人,他打我。”艾某一進門就搶先說。木山也不示弱:“是他先用拐棍打我的,商店的人都看到了。”
艾某和木山一身酒味。見狀,迪里夏提沉下臉說:“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酒后打架也要以打架斗毆處罰,輕則罰款拘留,重則適用刑法。”他問艾某:“你還報案嗎?”艾某當即回答:“不報了,我們倆就是喝多了鬧著玩。”
迪里夏提告訴記者,當地很多農民在農閑時愛喝酒,經常因喝酒引發治安案件。為了幫助他們戒酒,迪里夏提沒少想辦法,他先是聯系當事人親戚朋友做工作,并建立了戒酒微信群,將其親戚朋友和平安志愿者都拉進群,一旦發現有人喝酒就相互通知及時勸戒。
贏得群眾信任,用土辦法解決大問題,這是迪里夏提的工作法寶。
14時許,迪里夏提送走艾某和木山后,匆匆吃了幾口飯。當天下午,他要前往距離城鎮25公里的明格陶勒哈村。
小營盤邊境派出所管轄31個村隊(社區),轄區管轄面積1149平方公里。小營盤邊境派出所教導員郭懷杰告訴記者:“出警到明格陶勒哈村,來回2個多小時。”
16時40分,烈日如火球一般炙烤著大地。迪里夏提和同事趕到了明格陶勒哈村村委會,前一天報案的出租車司機陳某正在接受乘客才某的道歉。原來,頭一天晚上才某喝醉酒后,從鎮上包了一輛出租車回家,雙方協商好車費為100元。可到家后,才某耍賴不付車費,陳某只好報案。
到了村里,許多村民圍上來看熱鬧,這可是普法的好時機。迪里夏提大聲說:“乘坐出租車不付錢,是違約行為,要承擔違約責任,賠償司機損失……”聽了這番話,村民們紛紛點頭。
迪里夏提又給村民發放了宣傳法律的小冊子,以案說法,效果良好。
20時許,迪里夏提結束走訪工作,踏上歸程。
21時40分,迪里夏提回到派出所。西部邊陲太陽落山很晚,此時,夕陽余暉照在他的身上,身影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