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貼心、村容整潔、鄰里互助,村民干勁十足,家家爭做模范……說起村里的發展,村民托合達依木·阿不都拉打開話匣子。駐村以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委辦公室駐阿熱布拉克村“訪惠聚”工作隊傾聽群眾心聲、解決群眾難事,成為村民最信任的人、最貼心的人。
在村里,隨處可見結親干部與親戚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的場景,一個個牽手相擁的認親鏡頭、一幕幕噓寒問暖的談心場景、一段段互幫互助的民族團結故事,譜寫著民族團結新篇章。
惠民暖心 筑牢民族團結銅墻鐵壁
阿熱布拉克村與烏恰縣城接壤,大部分村民集中居住在牧民安置房。每年開春,村里的青壯年去山上放牧或到縣城務工,僅剩老人和孩子,工作隊員主動承擔起照顧老人和孩子的職責。
6月15日,居住在阿依布拉克村團結小區的57歲老人托合達依木·阿不都拉剛起床,“篤、篤、篤”,一陣輕柔的敲門聲,老人臉上立刻露出幸福的笑容。
“托合達依木大媽在家嗎?”,老人連忙打開門,興奮地問:“是丫頭來了吧?”“是的,大媽,我又來看您了!”
老人說的丫頭是她的結親干部吳應璇,吳應璇扶著腿腳不好的托合達依木坐好,房內充滿兩人的歡笑聲。
了解到托合達依木的子女因務工原因無法照顧她的情況后,吳應璇每天都會來到托合達依木家?!懊看蝸矶紩槲沂犷^、揉肩、洗衣服、做飯,陪我聊天。不是女兒勝似女兒?!贝髬尭袆拥卣f。
像吳應璇和托合達依木大媽這樣從陌生到親如一家的事例只是一個縮影。全村共有196名干部職工與282戶村民結對認親,親如一家,在你來我往中拉近了干群心與心的距離。
互動交流 共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你這餃子怎么包的這么好,快教教我?!边@是阿熱布拉克村開展“我與親戚一起包餃子,共話民族團結一家親”結親周聯誼活動中的一個場景。
村民阿伊木古麗·阿依沙爾笑著說到:“我包餃子的技術是干部楊艷手把手教的,雖然她餃子包的好,但跳民族舞可不如我?!?/p>
結親干部楊艷對民族舞蹈很有興趣,兩人經常切磋舞藝和廚藝。
村民卡得爾江·阿力說:“春節期間,親戚和我一起貼春聯,講述風俗習慣,讓我們的心越走越近?!?/p>
工作隊充分利用結對認親的契機,引導干群互相學習,利用電話、QQ、微信等途徑,加強溝通,切實了解和掌握結對認親家庭成員的思想動態,生產生活狀況。
逢年過節,工作隊隊員主動邀請親戚做客,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各族干部群眾在“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更好地與親戚溝通交流,不斷增進了解,密切了各族干群的血肉聯系。
入戶宣講 形成良好社會氛圍
為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工作隊研究制定宣講提綱,村干部入戶走訪,講政策、講發展、講變化,轉變村民落后的思想觀念。
通過各族干部群眾共同參與升國旗儀式、歌舞比賽、 “百姓大舞臺”“文化大院”、微信公眾平臺、宣傳欄等宣傳陣地,發揮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和模范人物的示范帶動作用,宣傳身邊所見、所聞、所感的民族團結好人好事,引導各族群眾不斷增強“五個認同”和“三個離不開”意識。
邀請各族群眾、“最美家庭”“最美母親”代表以及宗教人士暢談對民族團結的理解,分享民族團結事跡,有效推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深入開展。通過演講比賽、道德講堂、文藝演出、趣味游戲、美食大賽、播放影視、義診咨詢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在歡慶愉悅的氣氛中不斷豐富各族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加深了解,凝聚各民族感情,形成人人講民族團結、人人維護民族團結的良好社會氛圍。
村民托爾肯·哈吾力說:“是黨給了我們幸福生活,我們要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p>
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吳學平告訴記者:“開展駐村工作,我們要放下架子認真、仔細傾聽群眾心聲,帶著細心、誠心、真心宣講,排憂解惑?!?/p>
如今,在工作隊的帶領下,阿熱布拉克村天天有學習、周周有宣講、月月有活動。干群結對子,互學生產技術、互結深厚友誼,爭做民族團結和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工作隊幫助村民轉思路、教方法,申請小額貸款、聯系企業務工,拓寬致富渠道。目前,工作隊累計為親戚捐款捐物40.8萬元,幫助就醫、就學、就業人數達149人次,真正做到一次結親、終身結緣,由“親戚”變成“親人”,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干群心中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