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10多年前吧,能帶著孩子假期去“北上廣”開眼界,就覺得是露臉的事了。再好點去港澳新馬泰一游,自然可以炫耀一番。偶爾聽說身邊朋友送孩子參加個什么歐洲、澳洲的短期游學,心里也只有羨慕的份了。因為那時都不富裕,只要有內地學習、出差的機會,我一定不放過。到了寒暑假,我也總計劃著與家人去這些地方兜一圈。
最近這些年,情況已經逆轉了。我的一位朋友是個攝影師兼旅游達人,前年從歐洲回來,見了面,連連贊美中國好。咱烏魯木齊街道的干凈整潔程度可與巴黎街道相媲美;看完瑞士山風景,還是喜歡咱們的喀納斯。總之,出去才知道,中國的發展有多好!
遠方是旅游永遠的誘惑,社會在發展,遠方也在變。這幾年,來新疆旅游的內地朋友、親戚明顯增加,臨走時總是說,明年還得來!是啊,來趟新疆,看了風景旖旎的喀納斯,再去趟天池、吐魯番,假期就該結束了。而風景優美的卡拉庫里湖、雄壯的慕士塔格峰,還來不及欣賞呢!感受了火焰山的炙熱,總得去賽里木湖降降溫吧!地道的紅柳烤肉、烤全羊,只有到了喀什、和田才能嘗到。乘車駛上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你才能體會什么是新疆之大,才能理解新疆人的心胸為什么這么寬廣!
一位在廣州工作的同學帶著全家來新疆,游了伊犁、喀納斯回到烏魯木齊,感嘆愛上了新疆,約好了明年自駕去喀什。在朋友們的鼓動下,我在3年前加入了自駕游的行列。其時,新疆的自駕游已是一個相對成熟的旅游產業。一到大小假期,南北疆高速公路沿線車如游龍。夏秋季節,還會遇到許多來自內地的自駕游車隊。
加入自駕游行列之后,我的行程從近而遠,逐漸鋪展開。周末可以去吐魯番、庫木塔格沙漠,還可以到沙灣泡溫泉。假期充足時,就可以到喀納斯、可可托海、博斯騰湖、庫車大峽谷、龜茲千佛洞……
新疆旅游最不能錯過的就是伊犁。而我的伊犁自駕游計劃卻一推再推,原因就是糾結于選擇哪條路線去伊犁。獨庫公路是大部分人的選擇。獨庫公路雖道路險峻,但風景獨特,沿途景色多變,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但我一直想走果子溝一線。這條路線是烏魯木齊去伊犁的傳統路線,我選擇這條路線主要是因為果子溝大橋。
上世紀90年代,我多次在這條路上往返。先生的家是伊犁的,春節回伊犁就成了常事。記得第一次去伊犁是坐長途汽車,中午出發,一路顛簸,腰酸背疼,還在中途住一夜。車經過賽里木湖區,當時室外溫度接近零下30攝氏度,車內也冷得人直跺腳。
兩年以后再去伊犁,就有了長途臥鋪車。傍晚時分在烏魯木齊碾子溝車站上車,暖暖和和睡一覺,第二天一大早就到伊寧市了。車程也縮短為8個多小時。
2012年,我陪內地來的同行去伊犁開會。果子溝大橋映入眼簾的那一瞬間,全車人都被震撼到了!近200米高的長方形橋墩直插溝底,將大橋飛架于群山之間,蜿蜒穿行于翠色欲滴的山谷。車窗外是藍天和長滿杉樹的山尖,谷底小河潺潺,綠草茵茵,山腳的杉樹林宛若排列有序的綠色火柴棍。原來谷底的那條路還在,只是車輛比以前少了。果子溝大橋成為科技和自然融合的奇跡工程,既保護環境,又讓果子溝舊貌換新顏。昔日世外桃源,變成如今新疆旅游的勝景!
從哪條線路去伊犁,我們的自駕游伙伴還是不能決定。他們嘲笑我的建議是專走“尋常路”的平庸路線。我想,遠方意味著什么呢?其實,每一次遠行都是發現之旅,發現未曾有過的體驗,也發現似曾相識中的時代變遷。
伊犁就在不遠的遠方,每一條線路都是新的發現之旅,那就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