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通訊員 王文霞)“以前我們在轉場的路上,沒有電視、報紙、圖書,我們就像是斷了線的風箏,現在我們牧場片區有了‘氈房黨校’,給我們講黨的新政策、新理論,還給我們傳授牛羊養殖的技術,我們腦子滿了,口袋也鼓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喀拉瑪蓋鎮沙吾爾山夏牧場牧民黨員阿汗·朱馬太激動地說。
在距離福海縣城300公里外的解特阿熱勒鎮松克木夏牧場有這樣一個流動的“氈房黨校”,44歲牧民黨員朱馬汗·烏拉別克將“氈房黨校”放在了牧民每年的遷徙路上,建在了駱駝背上。
2015年初,為解決農牧民黨員轉場遷徙流動性大、黨員學習教育難等問題,福海縣通過建立邊遠牧區網格黨支部、規范轉場牧民黨員管理等方式,深入推進邊遠牧區黨建工作,在300余公里的轉場路上鋪就了一條“紅色”遷徙路。選取65名優秀牧民黨員擔任“氈房黨校”校長,通過集中座談、專題研討、馬背送學等方式,定期選送黨建理論、產業致富、電商銷售等精品課程,實現牧區黨員學習教育全覆蓋。
5年來,“氈房黨校”在牧民的遷徙路上,對農牧民黨員進行學習教育4.6萬人次,開展紅色文化引領活動1026場次,將農牧民黨員組織生活融入生產生活,農牧民黨員黨性修養提升了,農牧區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得到了有效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