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吐魯番廣播電視臺記者 李媚 肖開提·夏爾皮丁)7月4日,吐魯番市高昌區高昌路街道共建路社區老媽媽服務隊的隊員來到一戶農家小院,大家有的在縫補衣服,有的在炸馓子,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笑容。她們告訴記者,這些衣服都是“兵兒子”的,而這些馓子也是為“兵兒子”準備的。
這支老媽媽服務隊是26年前成立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是其開展擁軍活動的宗旨,她們嘴里的“兵兒子”就是千千萬萬的官兵戰士們。1993年,一次與駐吐某部隊的聯誼活動中,老媽媽們與一名新戰士嘮家常,問起家鄉和親人時,戰士的雙眼濕潤了。作為母親的老媽媽們頓時明白,戰士們想家了。進到戰士宿舍,看到戰士們的被子雖然疊得方方正正,但湊近一聞,就會有股濃濃的汗漬味,這是戰士們每天汗流浹背、辛苦訓練留下來的,老媽媽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老媽媽服務隊隊員吳麗萍說:“這些十八九歲的孩子們為了保家衛國,遠離父母駐守在吐魯番,守護著千家萬戶,我們真的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于是幾位老媽媽們便當場商定,以后要定期上門為他們洗衣、縫補,力所能及照顧戰士們的日常生活。就這樣,1993年7月,在高昌區高昌路街道辦事處和共建路社區的大力支持下,老媽媽服務隊正式成立了。
26年來,除了定期上門擁軍服務外,每逢佳節,老媽媽們還會將自編自導的舞蹈等文藝節目帶到部隊去慰問演出,將親手做的馓子、馕、油果子等食品拿去給戰士們嘗鮮,為戰士們送上她們自己繡的鞋墊。老媽媽服務隊隊員吐爾遜古麗·加帕爾說:“我們和他們一起過節,帶去我們的關心,給他們送去家的溫暖,他們就像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
隨著駐吐官兵一茬一茬地來,一茬一茬地走,老媽媽服務隊的隊員也在發生著變化。26年來,一撥又一撥的各界人士持續加入,老媽媽服務隊的隊員從最初的10人已發展壯大為如今的168人,服務范圍從以前的為官兵服務延伸到為困難居民服務。老媽媽服務隊隊員楊新蓮說:“剛開始我們的隊員都是些老人,但現在我們的隊伍一天比一天強大,有漢族、維吾爾族,還有回族,有年輕的姑娘、小伙子和大學生,也有退休干部、醫生和老師,我們都有一顆同樣的心,想把溫暖和愛傳遞給更多的人。”
26年來,老媽媽服務隊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為部隊戰士和轄區困難家庭服務上千次,為戰士和居民排憂解難送溫暖800余次。老媽媽服務隊的無私奉獻精神也在部隊戰士、轄區群眾中產生了強烈反響,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她們用實際行動最好地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鼓舞和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高昌區高昌路街道共建路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居委會主任、老媽媽服務隊現任隊長帕提古麗·買買提說:“我們還會繼續干下去,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我們的隊伍。即便是將來我們干不動了,但我們還有下一代、還有接班人,我們這面擁軍服務的旗幟永遠不會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