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惠民生 譜寫和諧曲
——記阿克蘇地區拜城縣委宣傳部駐拜城鎮協力克買里村“訪惠聚”工作隊
如今,阿克蘇地區拜城縣拜城鎮協力克買里村村容整潔、干部貼心、鄰里互助、村民干勁十足,而且家家爭做模范……說到村里的發展變化,協力克買里村黨支部書記托乎提·達吾提認為,村里的變化離不開拜城縣委宣傳部駐協力克買里村“訪惠聚”工作隊。駐村以來,工作隊心里總是裝著群眾,善于傾聽群眾心聲、解決群眾難事,在村民心中是最信任的人、最貼心的人。
“一幫一”帶 手把手教
2017年,駐村伊始,工作隊發現村“兩委”班子存在分工不明、履職不清、執行力不強、辦事拖沓、開會不積極、學習不主動等問題。
“為了提升村干部服務群眾的能力,我們和村干部一起學習黨的政策,一起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他們‘一幫一’帶,手把手教。”6月25日,拜城縣委宣傳部駐協力克買里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吳雅梅說。
通過組織聯建、隊伍聯管、服務聯動、實事聯辦等舉措,村干部從催著干、幫著干向想著干、主動干轉變。村團支部書記吾斯曼·買買提說,在工作隊隊員艾合坦木·買買提的幫助下,他很快熟悉了會議記錄、組織活動、發展團員等工作。
在一次次學習和討論中,普通黨員和村民代表的積極性發揮出來了。黨員吐爾洪·吾吉阿布拉說:“我也有了自己的‘責任田’。現在,村民有什么事都主動來找我幫忙,他們對我非常信任。”
“現在要辦什么事、反映什么問題,打個電話或者就近找黨員就能解決,不用到處跑、到處找。村里人心齊了,大家干勁足了。”村民吐遜·亞森說。
入戶宣講 春風化雨
為了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更好地宣傳黨的政策,工作隊專門研究制定了宣講提綱,帶著村干部一遍遍入戶走訪,一對一講政策、講發展、講變化,轉變村民落后的思想觀念。
通過“每日一學”,組織村民學唱紅歌、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實用技術;利用周一升國旗儀式,開展國旗下宣講和發聲亮劍活動;探索“紅色教育+”工作法,通過黨史黨課、百姓故事會、文體活動、有獎競答、公開承諾、演講比賽等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是黨給了我們幸福生活,我們要堅決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村里的孤寡老人居曼·阿西木說。
今年,在工作隊的組織帶領下,協力克買里村持續開展“黨的政策我來說”“我與親戚合個影”等系列活動,做到了天天有學習、周周有宣講、月月有活動。不同民族的村民結成民族團結對子,互學生產技術、互結深厚友誼,爭做民族團結和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志智雙扶” 惠民暖心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針對協力克買里村的實際情況,工作隊在脫貧攻堅中注重“志智雙扶”。
因位于城郊,協力克買里村村民務工非常方便,可一些村民卻不愿務工。
工作隊以“思想不解放,金山變窮山”為理念,尋找致富故事,并連續組織10余場動員會,給村民講政策、舉實例、想辦法、出實招,動員村民務工增收。不僅讓村民有事干、有錢賺,還要幫村民拓思路、多賺錢。
村民木沙·托乎提在村里賣煤,村里通了天然氣后,買煤的村民少了。工作隊動員他轉行打馕,木沙通過打馕實現增收后,賺錢的思路頓時開闊了。今年,他計劃要開農家樂,還想通過做酸奶的手藝牽頭成立食品加工合作社。
村民熱孜宛古麗·托乎提說,去年,工作隊介紹她到拜城縣疾控中心當保安,有了工作后,她家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沒想到,工作隊幫我找了一份離家這么近的工作,而且,我特別開心自己也能掙錢了。”
村里人均耕地較少,工作隊對村里18歲至45歲的富余勞動力進行了就業意愿的調查摸底,并及時與阿克蘇紡織工業城、新疆大欣汽車城等聯系,有計劃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幫助村民成功轉移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