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塔城地區沙灣縣人民醫院,在每張辦公桌上都擺放著一個用精美相框裝裱起來的全家福,全部加在一起,竟有387張。而這一張張全家福,就像一條條紐帶,架起了民族團結的橋梁;這一張張全家福背后的故事,就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譜寫了一首首和諧的民族團結曲……
互敬互愛情意暖暖一家人
情感是培養出來的。自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以來,沙灣縣人民醫院的387名干部職工,先后與沙灣縣安集海鎮、老沙灣鎮、四道河子鎮的19個村隊和三道河子鎮14個社區的各族群眾結成了親戚。結親以來,大家相互尊重,互敬互愛,彼此也從陌生人變成了一家人。
醫生徐湘燕的親戚叫木拉提·居馬別克,結親以來,兩家人經常聯系、經常走動,關系處得不錯。平時只要有機會,兩家人就會在一起聚一聚。
徐湘燕說:“結親就是相互了解、相互認識的過程。和木拉提認識到現在,我們兩家人熟悉了彼此的生活習慣,也很清楚每個成員的性格,我們彼此尊重,相互包容,現在就是其樂融融的一家人。”
徐湘燕和木拉提兩家的孩子年齡差不多,受大人影響,兩個孩子相處得就像親姐妹一樣,兩個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總是特別開心。
木拉提說:“我們兩家經常走動,相處得很好。親戚家的孩子就像我的孩子一樣,如果我們有什么事不在家,我把孩子送到親戚家住兩天,總是被照顧得很好。”
阿不都·外力是骨科醫生,他的結親對象是兩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每次去老人家里,他第一件事就是給老人檢查身體,再給一些營養保健的建議。到了過節的時候,阿不都和妻子就會把各自的親戚接到家里,給親戚準備豐盛的飯菜,帶親戚逛公園、看節目。
阿不都說:“老人年紀大了,一個好身體比什么都重要。每次去幫著檢查身體,要是身體有毛病,就能及時診治,老人的心里也就踏實了。再說,老人需要多關心,過節請老人到家里來,也是讓老人有個好心情。”
賽里江·沙漢是老沙灣鎮南梁村村民,是院長陳偉的親戚。賽里江待人熱情好客,每次陳偉到村里看望駐村工作隊隊員,他就要讓親戚來家里吃頓飯。
賽里江說:“這幾年,縣人民醫院的駐村工作隊給我們村辦了很多實事,我的親戚也幫我家解決了不少困難。每次到親戚家,都受到熱情招待,現在親戚來了,不吃頓飯哪行。”
守望相助關鍵時刻有真情
生活總有不如意,遇到困難,有人關心、幫忙,人會多一份信心。
護士楊新麗的親戚韓剛,家庭不富裕,也沒有其他收入,一直想開個涼皮店增加收入,可是要租門面,手里沒有錢,也不知道怎么辦手續。楊新麗就帶著他看門面房,幫著出主意、借資金,辦理開店的手續,小店就這樣開了起來。
楊新麗說:“靠雙手致富,改善家庭經濟條件,這是好事,應該全力幫忙。親戚家的生活條件好了,這也是我希望看到的。他已經踏出創業的第一步,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就會一天天好起來的。”
職工薛萍的親戚是位60多歲的老人。去年秋收,老人生病不能下床,薛萍就到老人家中照顧,幫助買藥、做飯,在農忙期間摘棉花。老人雖然識字不多,但當薛萍離開時,老人堅持要把薛萍的名字寫到本子上。
薛萍說:“老太太一個人生活不容易,尤其是生病的時候,讓人看著心里不是個滋味。我能做的就是照顧好她,陪伴她,幫她解決眼前的困難,讓老人有個好心態,早日康復。”
木塔力甫·牙生是職工范金生的親戚,想開個店賣馕,可是不知道怎么辦手續,手里的資金也不夠,他找到了范金生。在范金生的幫助下,木塔力甫將店開起來了。
木塔力甫說:“范金生幫我墊付了1000元,還幫我辦手續、聯系商鋪,幫了我的大忙,我一定好好干。”
得知親戚住院治療費用不夠,醫生盧培主動為親戚墊付1000元;得知親戚家中經濟困難,醫生李雪梅主動送去600元,并為其孩子買了書包等學習用品;得知親戚患有疾病,醫生毛志澤自掏腰包給老人買藥、送藥;得知親戚的女兒大學畢業沒有找到工作,醫院黨總支書記沈濤幫助解決了就業問題……
融情暖心合力營建大家庭
一次次融情活動,一場場溫暖聚會,讓沙灣縣人民醫院的干部職工和親戚的距離越來越近,感情越來越深。一個和諧團結的大家庭,在大家的努力下更加溫暖,更顯親密。
陳偉說:“近年來,我們醫院多次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融情活動,既加強了醫院干部職工與群眾之間的交流溝通,又增進了感情,讓結親活動更有成效;另一方面,也是以融情活動為平臺,營造全院整體性的民族大團結氛圍,讓民族團結活動的影響力更深,帶動性更強。”
春節期間,醫院組織了迎新春民族團結聯誼會,邀請親戚共同參加。為了讓聯誼活動豐富多彩,結親干部和親戚都精心準備了文藝節目。
結親群眾巴合提·哈不開說:“春節前,我的親戚婁醫生打電話邀請我們參加聯誼活動,我很高興,和全家人一起排練文藝節目,最后還上臺表演了。活動組織得很好,很熱鬧,參加活動的人都很高興。”
“三八”婦女節、端午節、古爾邦節期間,醫院干部職工和親戚相互走動,一起看節目、搞活動,做美食、品美食。形式多樣的活動,豐富了群眾的生活,拉近了干群之間的距離。
結親群眾鐵牛哈孜·哈若拜說:“古爾邦節的時候,我和醫院的親戚一起參加了文化活動,唱的,跳的,節目很多,參加的人也多。我還和親戚一起跳了《黑走馬》,一起做游戲,很有意思。”
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也為醫院的干部職工和親戚提供了一個交往、交流的平臺。大家互學舞蹈,共同參與趣味游戲,一起完成文體競技項目,心扉敞開了,相互之間的了解也隨之加深了。
醫生畢旭晶說:“我們醫院微信公眾平臺開設了‘融情·微記錄’網絡文化融情版塊,記載了全體干部職工結親的點點滴滴,并通過‘民族團結一家親’微信朋友圈,與結親群眾交流,及時為親戚排憂解難。此外,我們醫院每年都會動員干部職工,為困難家庭捐款,幫助他們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