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通訊員 白云峰 王永忠)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大力發展智慧農業,以IC卡自動灌溉控制、激光儀測量平地、精量播種、智能固定自動滴灌、平衡施肥、水情監測、土壤水分監控、病蟲害預測預報、農業氣象服務、作物全程機械化采收等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精準農業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到農業生產和管理的各個環節,全縣農業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有效帶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6月29日,奇臺縣西地鎮西地村村民李新亮接到病蟲監測與控制智能化灌溉系統中心發來的通知,他家的玉米地出現了旱情,便立即趕往地頭,只見他在滴灌管道開口處用射頻卡在感應器上一刷,清澈的水便流入了田地。
“有了這個系統,地里什么時候該澆水都會提前給我預警,省心又省力。”李新亮高興地向筆者介紹說。
據了解,目前奇臺縣利用物聯網技術已建成智慧農業示范點4個,同西地鎮西地村一樣,全縣7700畝地實現了以信息化技術為依托的智能化節水灌溉。
今年種植了30畝小麥的碧流河鎮西戈壁村村民李義忠跟筆者算了一筆賬,種植冬小麥一年需要澆10多次水,使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精準灌溉后,澆水的次數減少了近一半。施肥有專門的拋肥機,一臺拋肥機相當于100個勞動力,5天時間就可以完成30畝小麥的施肥,而且撒得很均勻,節約了很多肥料。
“這些智能化技術幫助我們農民更好地打理農田,提高了種植效率,還降低了成本。”李義忠說。
據奇臺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馬兆庭介紹,今年,奇臺縣還推動大田生產物聯網與測土配方施肥應用系統、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結合空間地理信息、遙感等技術,提高糧食生產的監測、預警水平和產量評估水平。大田生產物聯網與精準灌溉、農資、農產品等電子商務系統的結合,還將提高農業投入品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業態。“十三五”期間,奇臺縣計劃把全縣100萬畝耕地全部建成現代農業園或家庭農莊,進一步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