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5日8時許,烏魯木齊第三強制隔離戒毒所一大隊民警趙龍龍走出家門,前往單位。
“今天,所里要舉辦國際禁毒日宣傳教育和社會幫教活動,邀請社會人士和戒毒人員家屬來所參觀。”趙龍龍說。
8時30分,趙龍龍來到單位,換上警服走進管理區。
“一會兒你父親來了,你要好好跟老人說心里話。”在戒毒人員李奇(化名)的宿舍,趙龍龍輕輕地拍著他的肩膀說。
李奇今年26歲,2016年,他因交友不慎染上了毒癮。2017年年底,他在吸毒時被公安機關當場抓獲。
來到烏魯木齊第三強制隔離戒毒所后,李奇的情緒一度低落。趙龍龍偷偷觀察了一個星期后,主動與李奇談心,并與其父親商量制訂了幫教計劃。
起床后打掃宿舍衛生、就餐后積極擦拭桌椅……漸漸地,李奇走出陰霾,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看到李奇的變化,趙龍龍進一步和他交流,從談家庭到聊愛好,李奇一點點地向其敞開心扉。得知李奇喜歡畫畫,趙龍龍幫他報名參加了該所組織的繪畫興趣班。3個月后,李奇被戒毒人員推選為小組長。
當日11時,李奇的父親看到兒子精神抖擻地做康復操,他欣慰地對趙龍龍說:“我兒子的病都是你治好的,你就像醫生一樣。”
趙龍龍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很多戒毒人員之所以彷徨、迷茫,就是怕社會拋棄他們,戒毒民警必須要醫治好他們的心病。”
在烏魯木齊第三強制隔離戒毒,有很多從事管理工作的民警都像趙龍龍一樣,具備“警察”和“醫生”雙重身份。工作中,他們每天默默無聞地為這些戒毒人員提供生活和安全保障,為戒毒人員點亮重生的希望。
“要說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每一名戒毒人員從我們所里走出去后不再吸毒、不再涉毒,還能為家庭、社會、國家作些貢獻。”趙龍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