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法官,我有問題想咨詢,你一會兒有空嗎?”
“我這會兒在村委會辦點事兒,20分鐘后我們‘老地方’見!”
6月13日17時,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人民法院駐該市滋泥泉子鎮南泉中心村“訪惠聚”工作隊副隊長劉曉青接到村民吳順琪的電話后,來到“駐村法官工作室”。
吳順琪的鄰居因為土地確權問題與前夫發生糾紛,吳順琪是個熱心人,主動幫鄰居向“普法達人”劉曉青咨詢。
劉曉青就相關法律法規向吳順琪做了耐心解釋。
“以前我們在法院習慣了‘坐堂問案’,到村里后,給老百姓普法送法才是工作的重心。”2017年2月,劉曉青駐村,她和工作隊隊員們通過兩個月的走訪了解到,村民們的法治意識不高,遇到矛盾只會比誰嗓門大。
為便于化解矛盾糾紛,工作隊在村里設立了“駐村法官工作室”,除每月有兩天定期開放外,駐村法官會根據群眾的需要隨時隨地開展工作。
2018年秋天,老馬家的羊群跑到了老楊家的豇豆地里,老楊心疼被踩壞的豇豆,干脆在地里噴灑農藥,導致老馬的26只羊死亡。
事發后,老馬讓老楊賠償26只羊的損失,兩人為此鬧得不可開交,村干部和工作隊多次上門調解未果。
為防止事態惡化,劉曉青邀請老楊和老馬及部分村民一起去“駐村法官工作室”說理。
“父老鄉親們都說說,你們認為這件事誰對誰錯?”人到齊后,劉曉青讓大家先發表意見。
“老馬家的羊先踩壞了別人家的豇豆,老馬有錯!”
“老馬的損失更大,所以是老楊的錯!”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
“鄉親們,此事他們兩個人各有過錯!”劉曉青開啟普法模式:“羊吃了老楊的莊稼,應該由老馬賠償,但老楊不用法律解決問題,噴灑農藥導致羊死亡,雙方對各自的過錯,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在劉曉青的耐心調解下,老楊和老馬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根據過錯相抵原則,老楊當場賠償老馬15000元,兩人握手言和。
劉曉青說,有些村民遇到事,愿意到“駐村法官工作室”來調解,但更多時候,工作隊隊員們會利用工作間隙,隨時隨地進行普法,哪里有糾紛,只要群眾一個電話,隊員們便及時趕到,將矛盾化解在田間地頭或群眾家門口。
田間地頭、屋里屋外,劉曉青和工作隊隊員們處處播撒法治的種子,現在,村民們有啥事都主動向工作隊反映,讓法律為自己撐腰。
“駐村法官工作室”能幫群眾解難事的消息很快在當地傳開,如今,周邊村的村民遇事也喜歡往這跑。
“駐村法官工作室”的書架上擺放著劉曉青制作的工作冊,兩年多來,工作室的每一項活動、調處的每一起糾紛,她都記錄在冊。既是資料,也是普法宣傳手冊。
2017年以來,該“駐村法官工作室”共化解拖欠水費糾紛11起、土地承包糾紛12起、借款合同糾紛21起、婚姻家庭糾紛17起、鄰里糾紛12起,接待法律咨詢147人(次),開展法律宣傳57場(次)……
“你用心幫村民解難事,村民自然會把你掛心上。”在村里走一圈,處處是工作隊隊員的老熟人,邀一頓便飯、送幾個雞蛋,便是村民對工作隊最淳樸的謝意。
如今在駐村法官們的引導下,村民相信,遇到事不用“鬧”也能妥善解決,南泉中心村已形成了遇事講法、理性維權的社會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