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哈密日報記者 葉翠)6月的哈密,艷陽高照。位于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內的戈壁綠農家樂里綠意盎然,農家樂負責人王勇力一邊哼著小曲,一邊清掃庭院。“院子里的杏子熟了,來游玩的客人絡繹不絕……”說起最近農家樂的生意,王勇力滿臉笑容。
隨著穩定紅利的持續釋放,近年來,哈密旅游業發展迅猛。哈密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哈密市有農家樂500多家,他們不出家門就能賺錢,還帶動上萬名村民吃上了“旅游飯”。王勇力就是嘗到了農家樂甜頭的致富人。
2003年,王勇力夫婦來到哈密市伊州區新民六路附近開荒。為了一家人的生計,王勇力夫婦農閑時還要外出打工。后來,看到農家樂生意很好,王勇力也坐不住了。2014年,他和妻子張羅著在自家院子里開起了農家樂。經過幾年的發展,他家的農家樂開始走向星級化、標準化。
“我家院子有35畝地,屋前院后種了2400棵果樹,長廊、休閑座椅都有,廁所也是按旅游標準建造的。” 王勇力介紹,按照星級農家樂評選標準,他將休閑、娛樂等設施配備齊全,2017年,如愿掛上了四星級的牌子。按照《哈密市農家樂獎勵補助辦法》,評為星級農家樂后,政府扶持20萬元用于發展農家樂。王勇力坦言,農家樂環境好了,游客自然就多了,評選為星級農家樂后,生意更加紅火了。“在家門口掙錢還方便照顧一家老小,何樂不為呀!”同樣從事農家樂生意的單東,說起社會穩定帶來的紅利,也開心不已。“社會穩定,人們安居樂業,閑暇時帶親友來度假村玩,我們的生意也紅紅火火。”單東的東子農家樂是哈密市三星級農家樂,因為環境優美、飯菜可口,每逢節假日,總能吸引一大批游客前去游玩。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愛上新疆 愛在哈密”房車自駕游活動;哈密王府景區油紙傘展覽及恐龍科普展;哈密首屆親子嘉年華體驗節等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來哈密觀光旅游。“五一”期間,哈密市共接待游客9.79萬人次,實現旅游社會總收入1610.86萬元。
在巴里坤湖景區,當地村民通過騎馬、山羊拉車等項目招攬游客增加收入,還有村民擺攤銷售民族特色食品和旅游紀念品,美食節的舉辦,也讓農家樂、牧家樂的生意火爆起來。
哈密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工作人員王貴強介紹,近年來,哈密市把鄉村旅游示范村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開發了一批采摘園、牧家樂、現代農莊、風情牧場等形式多樣、風土特色濃郁的鄉村旅游產品。此外,大力推進家庭旅館、特色氈房、鄉村客棧建設。通過完善無息貸款、農家樂提升改造、免費旅游技能培訓、統一營銷等旅游扶貧鼓勵政策,鼓勵開辦農(牧)家樂旅游,從而帶動農牧民脫貧致富。
“正是借助了哈密市大力發展旅游業的東風,我們飯莊的生意才越來越好,今年前5個月已接待游客千余人次。”喜滿堂農家樂負責人竇志強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位于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內的喜滿堂農家樂占地14畝,院子里栽滿了桃樹、杏樹、桑樹、蘋果樹。春有花、夏有綠、秋有果、冬有雪,無論哪個季節,景色都非常怡人。
“喜滿堂農家樂是以合作社形式成立的,共有32戶社員,每年大家等著分紅就行。”在竇志強看來,一人富不算富,2013年,他牽頭成立了哈密潤邦農林牧合作社,吸引106戶農民參加,有的社員參與搞農家樂,有的社員參與種植棉花、葡萄。現在合作社在山南山北的種植面積達到5100多畝。
“合作社成員的葡萄不愁賣,而且收購價高,農民只要一心種好葡萄就行了。” 竇志強說,去年“黑美人”品種的葡萄一成熟,就被收購一空。今年,合作社的葡萄園被評為哈密市科技示范園。
“哈密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推出了10多條鄉村旅游線路,喜滿堂所處的位置剛好在哈密一日游西線線路的必經之路,因此生意很好。”社員王剛說,現在社會大局穩定,人們生活水平高了,都喜歡利用節假日出來休閑一下,附近的景點、農家樂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據哈密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哈密市旅游接待人數達1002.3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7.32%,實現旅游收入27.32億元,比上年增長33.72%。
今年6月7日,哈密市與烏魯木齊市、吐魯番市、昌吉州達成“牽手”協議,這標志著東天山旅游聯盟正式成立,將聯手打造新疆首個跨3市1州的旅游環線——“環東天山千里旅游黃金線”。哈密市作為東天山旅游聯盟成立第一年的輪值城市,負責協調東天山旅游市場開發,挖掘四地不同的季節性旅游產品,設計四地旅游推廣規劃。
哈密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趙海燕表示,四地將在區域協作、產品研發、整合營銷、品牌推廣等方面建立市場開發合作機制,最大程度實現旅游潛力的挖掘、旅游空間的構建、旅游格局的提升,進一步促進東天山沿線的全域旅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