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融入血脈 責任扛在肩頭
——記阿克蘇地區消防救援支隊庫車縣大隊開發區中隊政治指導員李運飛
從農家子弟到消防警官,從經濟學專業學生到搶險救援英雄,從鏖戰火魔到搏擊洪水,從一身“橄欖綠”到一身“火焰藍”,從戰士心中的“老大哥”到孤兒眼里的“小爸爸”……
阿克蘇地區消防救援支隊庫車縣大隊開發區中隊政治指導員李運飛的30載人生歷程,不負青春不負志,一路奮進一路歌。
5月18日,記者在阿克蘇地區消防救援支隊庫車縣大隊采訪時,其戰友告訴記者,李運飛在一次次救援行動中主動請纓打頭陣,在一枚枚軍功章面前不驕不躁更努力,他把忠誠融入血脈,把責任扛在肩頭。
志存高遠
一米八一的個頭,眉宇間透著俊朗。戰友們評價李運飛:“他天生就是當兵的料。”在安徽亳州長大的李運飛,父親當過兵,兩個叔叔當過兵,6個堂叔當過兵。在做人和生活習慣上,父親常常以軍人的標準要求他。
2012年,從新疆師范大學畢業的李運飛報名參軍。當他打電話告訴父親這個消息時,父親只說了三個字:“你去唄!”6年后,李運飛在老家的父親已頭發花白。老人從電視上看到兒子在洪浪中冒險救人的節目后,又說了三個字:“有志氣!”
庫車縣,因人口基數大、地域面積廣、化工企業多,消防任務格外艱巨。2012年以來,李運飛參與滅火救援1200余起,搶救被困人員50余人。“遇到急難險重任務,干部身先士卒。李運飛個頭高,業務精,心理素質好,每次都是主動請纓。”阿克蘇地區消防救援支隊庫車縣大隊教導員劉小軍說。
大隊榮譽室里,常常有李運飛來參觀學習的身影。他聽大隊第一任大隊長哈美德講過,上世紀80年代,消防大隊設備差、人員少。一次火災中,消防官兵堅守火場一線58天,哈美德戰斗在最危險的地方,做好了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甘愿犧牲的準備。“為國為民,甘灑熱血。在我心目中,前輩們都很了不起,我必須向他們學習,傳承他們的精神。”李運飛說。
敢打必勝
搶險救災現場,常常有諸多不確定因素。對于救援人員來說,是一張張不可復制的業務和心理考卷。
2017年5月6日,位于庫車縣的中國石化塔河煉化有限責任公司1號焦化裝置重污油罐發生火災,著火后油罐突沸爆燃,火魔張狂的烈焰伸向周圍原油儲罐。如果不及時控制火勢,隨時可能引發更大范圍爆炸。危急關頭,李運飛冒著裝置塔隨時倒塌的危險,帶領兩名消防員登上加熱爐二層,在著火核心區域架設自擺炮進行冷卻控火。
2018年6月23日凌晨,庫車縣普降大雨,山洪暴發,烏尊鎮喀讓古河河水暴漲。開著四輪拖拉機準備到河對岸的李忠起夫婦被困河中,兩人報警求助。庫車縣大隊官兵迅速趕赴現場處置。此時,猛增的河水像脫韁的野馬洶涌而下,被困拖拉機在不斷上升的水位中抖動,同樣發抖的還有拖拉機上的李忠起夫婦。
涉水施救,李運飛又是第一個站了出來。“我熟識水性,個子又高,下去最合適!”他對現場指揮員劉小軍說。一次沒成功,他稍作調整第二次下水。他不知道,拖拉機跟前的水下有個大坑,他剛挪到那里就被旋渦卷住了。現場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岸上戰友們看到的是,攀著牽引繩的一抹“橘黃”在浪中沉浮。李忠起夫婦被救出來了,但體力嚴重透支、幾近昏迷、滿嘴泥沙的李運飛被救護車送往了醫院。住院一周后,他的嘔吐物中還帶有泥沙。
李運飛的雙手上結滿老繭,身上有多處傷疤,這都是訓練留下的。可他認為,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只有嚴格要求自己,練為戰,練即戰,才能在搶險救援中啃下硬骨頭,圓滿完成急難險重任務。
敬業奉獻
李運飛的諸多榮譽中,有一項是“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先進個人”。從這份榮譽中不難看出他的敬業之心和奉獻之情。
2018年兩會期間,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出爐”。由于應急管理部正在組建當中,公安消防部隊的轉型需要一個過程。心愛的警服就要脫下,軍人的身份就要改變,將來該何去何從?一些消防戰士心理波動較大。
李運飛充分發揮政治指導員做思想工作的優勢,和戰士們一個個談心,并通過微信和戰士的父母交流,讓大家堅信國家機構改革只會越改越好。對于一些脫下警服后想辭職的消防隊員,他結合這些隊員的個人和家庭情況反復溝通,甚至把一些隊員的父母請到中隊,感受這里的工作和生活。
平時,李運飛就和戰友們親如兄弟,經常幫助有困難的隊員,并記住每名隊員的生日。在中隊威信頗高的他,很快說服了所有隊員安下心來堅守崗位,照常工作。
如今,換裝“火焰藍”的李運飛,在工作上更是信心百倍。他一方面調整適應新時代、新業務的訓練方案,思考多領域、全方位的救援步驟;一方面做好消防安全宣傳、民族團結工作,他還長期資助庫車縣福利院的多名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