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車從若羌縣城出發,沿315國道行駛100公里,就到了被稱為若羌縣西大門的瓦石峽鎮塔什薩依村。
5月20日,若羌縣第三小學的校車準時來到該縣瓦石峽鎮塔什薩依村接孩子們上學。新疆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新社攝
塔什薩依村是若羌縣牧民定居集中安置點。2008年,按照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黨委“人畜下山來,綠色留高原”的工作思路,若羌縣全面啟動定居興牧工程,先后完成搬遷牧民243戶。如今的塔什薩依村,家家戶戶住上了安居房,每戶有20畝地,水、電、路、網一應俱全,還有40戶家庭率先用上了天然氣。
為讓下山牧民過上幸福生活,這些年來,當地黨委和政府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日子過好了,一定得培養好孩子
一日之計在于晨。5月20日早晨,就讀于若羌縣第三小學三年級(2)班的古麗孜巴·尼爾斯江,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7時30分,她又搖醒睡夢中的弟弟穆扎帕爾·尼爾斯江。“弟弟、弟弟,快起來,今天是周一,我們得早些去學校參加升國旗儀式。”穆扎帕爾·尼爾斯江是和姐姐就讀于同一所小學的一年級學生。
由于村里沒有小學,塔什薩依村的孩子要到20公里開外的瓦石峽鎮上的若羌縣第三小學上學。為解決孩子們上學的交通問題,2016年3月,若羌縣自籌資金購置校車,每天接送孩子們上下學。
吃過早餐,姐弟倆手拉手出了家門,跟在身后的是他們的媽媽吐拉古里·吐爾遜。8時20分,一輛黃色的校車已停在村委會門前。30多名小朋友陸續到達后,排著整齊的隊伍,上車、在司機處簽到、坐在標有序號的座位上……不到10分鐘,孩子們就坐好了。“系好安全帶,我們要出發嘍!”司機囑咐后,校車緩緩開出村子。
孩子們滿面笑容,跟站在車下的父母揮手道別。
看著校車慢慢淡出視線,一位家長感嘆道:“村里有了校車后真是方便多了,也省了我們不少事啊!”“誰說不是呢!政府給我們的幫助那么多,讓我們的日子過好了,我們一定得培養好孩子,讓他們多讀點書,成長為有理想的人。”另一位家長接茬道。大人們你一言我一語,朝家的方向走去。
因常年以游牧為生,塔什薩依村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低。然而,漂亮的“長鼻子”校車正在改變著這里。更令人憧憬的是,一座嶄新的小學校園,已在村口拔地而起。不久,塔什薩依村的孩子們就可以在家門口接受教育了。
吃穿不愁了,吃得健康很重要
走在塔什薩依村的道路上,路邊的綠化帶郁郁蔥蔥,令人賞心悅目。但仔細一看,綠化帶的空隙里,還種著各種各樣的蔬菜。
“這些都是我們鼓勵村民種上的,除了綠化帶,你看,路邊的空地也種上了蔬菜。”塔什薩依村黨支部書記盧志軍讓記者看路邊的一塊菜地,這塊約二三十平方米的地里,種著西紅柿、茄子、蘿卜等蔬菜。
為什么有點空地就要種蔬菜?為的是讓村民多吃蔬菜。
原來,雖然已下山定居好幾年,但一些村民的飲食習慣仍然沒有改變,比較突出的一點就是肉吃得多,蔬菜吃得少,導致許多村民患上了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
怎樣才能改變村民的飲食習慣,讓他們不僅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巴州商務局駐塔什薩依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從小處著手,不僅給村民們反復講解營養知識,還利用各種場合引導村民改變飲食習慣。他們手把手教村民做菜,引導村民多吃蔬菜。
為了讓村民吃上更多蔬菜,村里鼓勵村民利用各種場地種蔬菜。如今,每家每戶的庭院種植區里,不僅有葡萄等瓜果,還種上了各式各樣的蔬菜。家門口的空地和路邊綠化帶的空隙,村民們也見縫插針地種上了蔬菜。村民吐爾孫·尼亞孜家的菜園里,就種上了洋蔥、茄子、西紅柿等蔬菜,“自己家里吃的菜基本夠了。”他滿意地說。
住房改善了,衛生環境要跟上
5月19日正午時分,記者走進75歲的村民吾布力孜·艾山家,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家整潔的衛生間,抽水馬桶、熱水器都有,雖然簡單卻很溫馨。而在吐拉古里·吐爾遜家的廚房里,紅色的櫥柜配著潔白的臺面,微波爐、消毒柜、抽油煙機、燃氣灶一應俱全。“現在生活真是越來越便利了。我們也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吐拉古里笑道。
廚房和廁所都是不久前剛改造完的。可前兩年卻不是這樣。
雖然住上了舒適的安居房,塔什薩依村的一些村民卻依然習慣用旱廁,房前屋后雜草叢生、垃圾遍地、蠅蟲飛舞,一到夏天,不僅臭味大,蚊子也多,還容易傳染疾病。
如何改變村民的衛生習慣?2018年5月,在若羌縣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啟動了“改廚改廁”工作。為減輕村民“改廚改廁”壓力,“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積極發動包聯單位、下基層的干部和企業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為貧困戶捐贈建材、馬桶、洗手池,支持群眾參與“改廚改廁”。
“以前沒有條件洗澡,現在家里裝上了熱水器,養成了天天洗澡的好習慣。”村民凱合日曼·艾合買提是第一個響應“改廚改廁”工作的,為此,“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還獎勵了他500公斤水泥。
截至目前,塔什薩依村已有60%的農戶完成“改廚改廁”工作。5月21日起,最后40戶也將陸續開工改造。
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村民們的歸屬感也越來越強。凱合日曼動情地說:“定居后,我才覺得這里才真是自己的家。有時候去縣城辦事,上午去下午就急著回了,一下車,那種回家的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