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訪惠聚”駐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新疆農業科學院組建的8個農業巡回服務隊,今年4月起在南疆四地州開展農作物良種繁育、高效栽培、林果嫁接、修剪、設施種植、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推廣等內容的培訓,為各族群眾提供精準科技推廣和科普服務。
“這樣的培訓太及時了,聽了專家的講解,才發現我們的黑木耳栽培有很多不足,需要改進的地方不少呢!”聽完自治區農業專家木耳種植、晾曬現場培訓后,阿克蘇地區柯坪縣玉爾其鄉農業技術員艾來提·買買提說道。


木耳種植、晾曬現場培訓
4月19日,新疆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杜偉,園藝作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繼勛,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魏鵬,經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買買提·莫明,土壤肥料與農業節水研究所研究員馬雪琴等一行11人組成自治區“訪惠聚”農業巡回服務隊,來到柯坪縣,與37個村第一書記和農口單位主要領導座談,對接農業科技服務需求,并開展地栽黑木耳、棉花小麥田間管理、土壤施肥、林果業管理等內容的現場培訓,有效解決了當地農業生產中出現的難點問題,獲得廣大群眾的好評。
黑木耳種植是玉爾其鄉阿熱阿依瑪克村今年確定的促進貧困戶脫貧增收的重要產業。目前,正值黑木耳掛袋進棚的關鍵時期,許多村民是第一年種植,對于栽培和管理技術有培訓需求。服務隊專家一到村里,便從澆水、通風、光照、采摘、晾曬等環節進行現場培訓,對培養料的配方、裝袋滅菌、溫度濕度控制等技術進行了深入細致講解。
“木耳顏色轉淡、舒展變軟、肉質肥厚、耳根收縮,就可以采摘了。”服務隊專家魏鵬針對群眾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

召開農業技術服務座談會
當日下午,服務隊前往蓋孜力克鎮帕松村開展現場指導。專家們深入田間地頭,與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駐村工作隊商討該村農業種植方面的技術問題,了解脫貧思路及存在的問題,并就該村群眾普遍關心的棉花和小麥種植、杏樹管理、病蟲害防治、高產優質栽培技術、水肥管理、產品銷售信息化等內容進行培訓,有效解決了村民在生產中出現的難點問題。
專家們結合地域特點,從農作物的生長習性、播種方法、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保護性耕作技術等方面,深入淺出地為村民作了詳細講解。


講解棉花種植技術
村民們圍坐在地頭,將專家里三層外三層的圍起來,認真地聽,耐心地體會,不時進行提問:“什么時候澆水?”“小麥怎樣科學施肥,施哪些肥料?”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急切地詢問。“要注意水肥一體化,用磷酸二銨和鉀肥作為底肥,追肥要用尿素,每次10-15公斤,必須在水前施肥。”專家馬雪琴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一一耐心回答村民提出的問題。
“棉苗兩片子葉展平后,用縮節胺(矮壯素)藥液噴灑葉面或在棉花一葉一心期噴灑,目的是促進棉花根系發育,達到壯苗等效果……”專家買買提一邊示范一邊講解棉花栽培和豐產增收技術,就藥物的用量和用法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將農業技術送到田間地頭
培訓現場不時傳來陣陣掌聲,村民艾爾肯·阿不力米提激動地說:“非常感謝專家們的指導,通過培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接下來,我會按照專家的意見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截至目前,自治區“訪惠聚”農業巡回服務隊在柯坪縣2個鄉2個村開展了5場次農業技術培訓,惠及群眾1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