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援疆干部席世明(圖片來自天津援疆于田工作組)
他叫席世明
是新疆于田縣天津援疆干部
進疆581天
引進79個項目
帶動上萬人就業
結親幫扶多個少數民族家庭脫貧增收
而他自己卻倒在艱苦奮戰的崗位上
埋頭苦干促就業 不辭辛勞抓扶貧
2017年底,席世明告別家鄉,來到昆侖山下、沙漠邊緣的于田縣,擔任招商局副局長。一年多來,他起早貪黑,做規劃、跑項目,先后對接150多名客商,引進79個項目,帶動15000多人就業。
“他兢兢業業、埋頭苦干。從企業來到于田,一直陪同,選址落地、招工培訓,他從頭到尾,全程服務的,這種真誠就打動企業在這里落地。”天津援疆干部、于田縣副縣長陶哲這樣評價席世明。

席世明生前所居住的房間(王天浩 攝)
正是被席世明的激情感染,四川老板鐘國金毅然投資3000萬元,建起“新希望”紡織有限公司,帶動400多人就業。“我做了招工牌子,三天招了8個人,最后我給席局打電話,席局跟我說招人的事包在身上。過了兩天一下來了300多個人,還把我嚇著了。”
情深義重為他人 卻將熱血灑昆侖
席世明經常入村走訪。他與貧困戶圖尼薩汗結對認親后,隔三差五送米送油,后來又引導圖尼薩汗的女兒女婿和兒子外出打工,幫助老兩口養牛、養驢、養鴿子。如今,圖尼薩汗全家脫貧,人均年收入突破12000元。“他每次來都帶很多東西,在他的幫助下家里脫了貧。現在生活好起來了,一直很感激他。”

席世明與貧困戶圖尼薩汗結對認親(圖片來自天津援疆于田工作組)
貧困戶馬衣尼木汗重度貧血,懷孕期間病情危重。席世明及時聯系醫院搶救,并發起捐助活動,幫助她渡過難關,給她新出生女兒取名“小石榴”。援疆干部張梅認為“小石榴”有著特殊的含義,“他說我覺得應該叫小石榴。因為我們倡導民族團結一家親,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樣團結在一起。”